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Luna > Info

史興國對談谷燕西:解析新公鏈Aptos上線風波與Web3應用底層邏輯_WEB3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10月24日晚,觀火瑯琊榜第五季第十二期播出,閣主史興國先生在本期的訪談嘉賓是谷燕西。兩位大咖深度解析了新公鏈Aptos上線風波與Web3應用底層邏輯,以及香港競爭國際虛擬資產交易中心等熱點話題。

對于最近備受矚目的香港正在競爭全球虛擬金融發展中心的話題,谷燕西表示:“政策明確后,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我相信香港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金入場,只要創新的基本要素齊全,我相信香港會成為一個比較領先的虛擬金融資產發展的全球范圍的中心地區。往后大概率會形成新加坡、香港再是日本的中心格局。”對這個話題,史興國表示:“內地的Web3市場能夠給香港的虛擬資產類的應用提供更多的實體業務支撐,同時香港的虛擬資產相關政策可以讓內地的更多實體業務有機會與虛擬資產這種運營方式結合起來,在某種層面上達到一個合法合規的境界。而且香港有內地所缺少的金融靈活性,香港可以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利用內地的開發人才優勢和應用優勢。在整個大基礎上,香港其實是要比東京,甚至比新加坡都不差的,所以我們特別期待這個政策能有能真正起到推進作用并且保持下去。香港的機會對于現在Web3從業者是一個不應錯過的機會,大家應該對此保持格外關注。”對于加密市場最近的另一熱點——新公鏈“天王級”項目Aptos遭遇上線風波,谷燕西先生的評價切中要害:“我從一開始就不認為Aptos是一個可行的項目。”“總的來說,Aptos就是聯盟性質的節點以及不算創新的創新的結合。直到今天,我們都不知道聯盟鏈這個產品結局如何,而且Aptos本身在功能方面也存在問題。至于move語言,我們做開發的都知道,哪有一個產品是因為它的開發語言做出差異化的呢?這在我看來是不靠譜的。”“所以Aptos這個鏈本身的定位就是有問題的,上線后單純以TPS來衡量公鏈的水平也是一件根本不靠譜的事情。”“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金的項目,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在觀火瑯琊榜訪談的前幾期訪談中,史興國先生就指出過Aptos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那時理性的聲音容易被市場的狂熱所淹沒。如今Aptos出現上線風波,史興國先生一方面再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指出Aptos的問題,另一方面為這個創新項目說了一些公道話。談及Aptos的技術缺陷,史興國表示:“move語言本質上增強的是應用層面的安全性或者性能,因為它并不處理鏈這一層的問題。所以它既不解決鏈一層的安全性,也不解決鏈一層的性能問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鏈層更像是一條馬路,而應用層就像馬路上跑的車。如果馬路本身不夠寬,你即使把車的載貨量增大了,它仍然沒法讓鏈的業務容量增加。”“區塊鏈的真正瓶頸是出在區塊的容量和區塊本身的區塊能力上。”對于Aptos的優勢,史興國表示:“我們必須肯定的是Aptos試圖在應用層面去解決資產原則性還有密鑰托管的事情,這點確實是Web3的痛點,這一下就說到很多非加密行業使用者對Web3門檻問題的核心。所以他們如果能解決好這個問題,再加上BFT共識能提供的數千TPS的性能以及明星團隊和資本的背書,未來Aptos不一定能夠像以太坊這樣形成一個非常大的生態,但至少在資本市場方面還是有一定機會的。”本期精彩看點:1、在Web3的發展中,香港如何與內地的發展進程互補呢?2、如何看待Aptos的這次上線風波?3、move語言新公鏈項目是否配得上這么多頂尖機構資本的傾注?4、Web3應用同Web2應用的本質區別是什么?5、將現有的Web2的產品做成Web3是錯誤的嗎?6、創作者經濟在Web3面臨的困局該如何解決?7、DAO目前面臨哪些問題?本期嘉賓簡介:谷燕西,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行業的研究和從業者。擁有在中國和美國著名金融公司、企業軟件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豐富專業和管理工作經驗。服務過美國期權結算公司和華泰聯合證券,并擔任過數家金融服務公司COO。撰寫過大量的區塊鏈與加密數字資產的研究文章,發表在國內和國外區塊鏈和技術媒體。視頻分享發表在《今日頭條》專欄中。參與了《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讀懂Libra》和《加密貨幣同虛擬資產,從江湖到殿堂》等書的編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BA、圣母大學碩士學位、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和山東大學學士學位。本期訪談視頻完整版可在視頻號“火訊財經”點擊“直播回放”回看。第一板塊:Web3全球加密金融中心和虛擬資產中心的爭奪戰越來越激烈了。在亞洲之內,希望成為全球加密金融中心、虛擬資產中心的城市、地區包括但不限于新加坡、東京、首爾、曼谷等。如今又有一個地區加入了角逐中,那就是中國香港。10月16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文章《香港的創科發展》,并指出要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陳茂波表示:“政策宣言將清晰表達政府立場,向全球業界展示我們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愿景,以及與全球資產業界一同探索金融創新的承擔和決心。”香港作為世界知名的自由港,憑借多年的金融行業經驗與人才,我們預計將是虛擬資產中心的有力競爭者。但無論是從技術人才儲備、政策開發力度還是Web3公司數等方面,香港的條件似乎都稱不上完美。請問谷總,在政策宣言之下,香港能憑借哪些競爭優勢來角逐Web3中場?在Web3的發展中,香港可以做些什么,又是否可以與內地的發展進程互補呢?早年我在美國期權交易公司工作,而后在深圳負責信息技術,直到16年開始接觸區塊鏈行業。在我看來,現在Web3或者虛擬資產其實都是與金融相關的,都是從最初的比特幣開始衍生而出的區塊鏈應用,然后又后面有各種各樣的創新,在自然發展中延續。所以現在各地方對這件事的側重點不一樣,有時候叫加密資產,美國這邊喜歡叫Web3,只不過Web3覆蓋的面的更廣了,這就包括所有分布式記賬和分布存儲,甚至到DNS域名分布。這一套都被歸結為Web3。所以,香港最近提出的政策是非常令人感到興奮的。首先香港有非常好的金融市場基礎,也有自由貿易的相關法律制度的保證。當政策明確表示虛擬資產要在香港發展的時候,也就推進了香港成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過程。全球視野下,單從地緣上看,亞洲和美國是虛擬資產發展最活躍的地方。美國是一直馬不停蹄,雖然出于疫情的影響,對雙方都會有一些阻礙,但目前也在逐漸回歸正常。按發展的趨勢來說,我認為兩邊的發展都是非常快的,甚至坦白講,亞洲的發展甚至要比美國更加領先,香港恰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面,包括支付、交易等領域,香港在早期都是比較領先的,香港也有一些注冊的虛擬資產交易所,也是在全球范圍內非常領先的。只是在監管方面監更加從嚴,這一點也在今年的美國上有蠻多體現,只不過香港更早。因此無論是穩定幣還是最關鍵的落地應用方面,香港都開始逐漸落后于美國,甚至新加坡這個對手也趁勢崛起,成為圈內人熱議的創業熱土。回到剛才您說的話題,香港是否有這個條件成為全球虛擬金融發展中心,我認為它有非常好的機會。一方面它有過去的主流金融市場基礎,在資本體量還是金融相關法制都可以為虛擬資產發展提供土壤,另一方則是我剛才講到的加密應用的基礎。政策明確后,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我相信香港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金入場,只要創新的基本要素齊全,我相信香港會成為一個比較領先的虛擬金融資產發展的全球范圍的中心地區。我認為在這方面,就亞洲來講,它比東京的可能性更大。我們知道,新加坡現在已經非常領先了,不管是創業公司還是主流金融機構的參與,都是走的比較前面的,匯集的人才也比較多。但日本還是相對保守,所以他們要發展起來還需要花很長時間,所以往后大概率會形成新加坡、香港再是日本的中心格局。香港對內地的吸引力比其他亞太地區要高很多。本質上講,香港就像您說的,它的基礎一直都不差,但是在虛擬資產方面的積極性在近些年來,顯然是被其他一些地區比下去了。所以我們也特別希望香港在虛擬資產領域,能夠至少在亞太地區領先,最好是國際領先,而且能夠保持政策的長期性和一貫性。除了政策之外,其實香港也有計劃的在吸引上下游的主要參與者去落戶香港,在香港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小氣候。說到這,史總對香港競爭加密金融中心是否看好?作為離內地最近地區,香港擁抱虛擬資產是不是內地Web3從業者的機會呢?這點上我是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香港和內地可以很多方面互補。此前內地的很多Web3項目,包括加密資產項目,由于監管的原因迫使項目多數是在海外發展,但它們其實更多的依賴國內的開發資源和應用開發能力。而且要在更遠的地區去經營它的業務的話,一方面會有距離上的問題,第二方面也需要快速適應其他地區的政策、環境、文化,避免水土不服。香港本身是一個中華文化為基底的地區,中文交流也非常順暢,前段時間有一個觀點在整個行業里頭刷屏,說的就是中國人是不是成為了Web3的猶太人,它的意思指的是由于中國人在語言溝通上的問題,可能在西方的一些投資者看來,他的競爭力不如英文環境中的海外項目高。但在香港就不是問題,中文也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媒介,如此就非常容易發揮內地Web3產業在人才方面的優勢和在應用開發方面的優勢。從這方面來看,內地的Web3市場能夠給香港的虛擬資產類的應用提供更多的實體業務支撐,同時香港的虛擬資產相關政策可以讓內地的更多實體業務有機會與虛擬資產這種運營方式結合起來,在某種層面上達到一個合法合規的境界。而且香港有內地所缺少的金融靈活性,香港可以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利用內地的開發人才優勢和應用優勢。這樣的話,在整個大基礎上,香港其實是要比東京,甚至比新加坡都不差的,所以我們特別期待這個政策能有能真正起到推進作用并且保持下去。香港的機會對于現在Web3從業者是一個不應錯過的機會,大家應該對此保持格外關注。近期Web3世界以及加密市場的另一個熱點應該是有Meta前團隊打造的新公鏈項目Aptos,過去的加密世界創作過很多公鏈神話,而Aptos又恰好是這么一個團隊履歷無懈可擊,頂級機構紛紛參與的項目,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但問題是,Aptos在推出生態幣前的估值便已高達27億美元,由VC吹脹的這個大泡泡似乎在剛上線時就引發了一些質疑。據加密貨幣投資機構Paradigm工程師@ParadigmEng420發推文稱,雖然Aptos已啟動主網AptosAutumn,但Aptos目前的TPS低于比特幣,并且大多數代幣要么被質押,要么準備被拋售給散戶投資者。此外,Aptos在上線前的造勢中稱理論TPS高達160K+,可上線后TPS卻在4起步,后續在Explorer上顯示達到了11,這一點也很難讓人理解。在加密世界的輿論風波下,Aptos關閉了Discord評論區,并解釋稱這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只是這份回應相比Paradigm的質疑在力度上要小了許多。而且10月19日,Aptos在幣安上線后已出現大量砸盤。請問谷總如何看待Aptos的這次上線風波?這反映了如今加密圈的什么狀態?我從一開始就不認為Aptos是一個可行的項目。你可以把區塊鏈當做是一個產品,既然是產品,自你開放這條公鏈開始,就會出現無窮多的競爭者,你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與其他人區分開。就像手機中的黑莓主打安全性,諾基亞主打穩定,安卓主打生態的多樣性,而這些并不是從競爭者的體系中演化而來的,而是獨特獨立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產品差異化,差異化并不是成功的標準,而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就像微軟做的Windowsphone就沒能做成,但如果沒有創新,那就更不可能做得起來。在區塊鏈領域,這一情景就是在以太坊出來之后,后面出了無窮多的公鏈項目,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跟能跟以太坊相匹敵的。那Aptos有什么特點呢?實際上,它本身是不是個公鏈,而是個聯盟鏈。既然是聯盟鏈,它本身這個產品定位就有問題,它不是跟以太坊是一類的。如果說有什么差異的話,那應該是行業里很多文章提到的move語言和共識機制。但這也不是新東西,市場上也早有就相似的品類出現了。總的來說,Aptos就是聯盟性質的節點以及不算創新的創新的結合。直到今天,我們都不知道聯盟鏈這個產品結局如何,而且Aptos本身在功能方面也存在問題。至于move語言,我們做開發的都知道,哪有一個產品是因為它的開發語言做出差異化的呢?這在我看來是不靠譜的。而且剛才您提到的每秒交易量也不靠譜,如果單純追求交易量的多少,我們直接做一個中心化系統,大家互相信任就行了,為什么要做一個這么多節點的網絡來追求性能呢?Aptos實際上就是把過去的中心節點控制變成了多個節點控制,但這也不是像以太坊那樣的自由公鏈,雖說以太坊也不是絕對自由,現在又變為POS,但總體上還是自由多了。所以Aptos這個鏈本身的定位就是有問題的,上線后單純以TPS來衡量公鏈的水平也是一件根本不靠譜的事情。還有一個是產品路線問題,代幣模型作為區塊鏈項目的核心關鍵,一般都是在白皮書、roadmap公布,時間上肯定是在上線前一段時間的。但Aptos是在上線的前一天才公布它的代幣經濟模型,我認為這就是不靠譜的表現。如果這是一個非常正規的產品的話,代幣模型設計應該在產品出來之前就向大眾公布。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金的項目,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現在也沒有哪些好的創業項目是一開始重金砸出來的。當然這句話說的有點絕對,許多互聯網項目也是靠錢堆起來,但砸錢的項目成功率肯定不高。剛才谷老師說的其實都挺切中要害的。我們團隊也從技術方面分析過,和您一樣,我們并不看好Aptos。我只是從概念、產品設計定位和執行運營過程中說一下Aptos的問題,在技術上我就不大了解、這方面您是專家,您是如何看待Aptos這些備受質疑的內容呢?move語言新公鏈這些項目是否配得上這么多頂尖機構資本的傾注呢?在Aptos上線之前,負面信息比較少的時候,我們就比較中立的說了一些它的問題。但是通常大家都聽不進去。很多人覺得Aptos好,他們更愿意去主動的去尋找對Aptos比較有利的信息。直到現在Aptos表現糟糕,大家開始質疑的時候,各種負面言論又出來了。我還是從技術中立的角度來說說我對Aptos本身的看法,也算為Aptos這個新項目說上幾句公道話吧。本質上講,我還是站在一個負面的角度來看這個項目的。我們先從問題說起。在Aptos上線之前,它的白皮書等等這些公布出來之后,我們就針對它的技術方案做了分析。按照它公開的內容來看,他宣稱自己針對Web3場景能夠做到更好的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可升級性。但它的架構和技術,并不支持這點。Aptos主要的特點是它的move語言,而它自己宣稱move語言能提供更原子化的資產交易,也就是資產交易的時候很難因為開發者的失誤造成資產損失,也就是不管是開發者還是黑客想讓Aptos產生錯誤的話都會更難一些。不能完全制止,但是會更難一些。第二個是密鑰托管方面,Aptos稱有一個更好的這個托管方式,用戶作為一個Web3使用者不用擔心密鑰丟掉之后資產就完全丟失,你還有某些方式可以讓你的資產再拿回來。從某種程度來講,這就是讓資產不再完全獨立鎖定到一個密鑰上,它可能是由多個密鑰和多種方式去控制它。第三是利用move語言做并行,讓這個交易可以變得更快一些。這三項都是move語言本身帶來的,這點上move確實要比現在的語言要好很多。但它本質上增強的是應用層面的安全性或者性能,因為它并不處理鏈這一層的問題。所以它既不解決鏈一層的安全性,也不解決鏈一層的性能問題。可能非技術人員不太理解鏈層的性能和應用層的性能的區別。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鏈層更像是一條馬路,而應用層就像馬路上跑的車。如果馬路本身不夠寬,你即使把車的載貨量增大了,它仍然沒法讓鏈的業務容量增加。Aptos所提的并行全都是在交易之前做的各種處理,包括流水線,排隊等等,這些問題并沒有解決區塊鏈層的性能問題,區塊鏈的真正瓶頸是出在區塊的容量和區塊本身的區塊能力上。其實串行架構的區塊鏈在這兩方面都是無能為力的,Aptos并沒有解決這個層面的問題,所以在未來它也不具備它所宣稱的這種擴展性和可升級性,自然也就無法在性能上去滿足Web3的需求。因為它沒在鏈層做改進思路,它還是靠合約層的合約虛擬機來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會讓底下的串行架構所有的往性能上的努力都付諸東流,毫無用處。除非以后公布新的技術方案,在現有技術方案的條件下是達不到宣傳的效果的。這是潑冷水的部分,但同時我也為Aptos上線說幾句公道話,這是出于對新項目、對創新者嘗試的肯定。首先我們對Aptos也不需要徹底失望。Aptos使用的是BFT類的共識,這種共識是一種比較偏中性化的共識算法。相比POW,這種共識能做到更高的TPS。如果在上線的時候沒有表現出足夠高的共識速度,那其實是它沒有表現出BTF共識的應有的水平。對此,業內給出了兩個原因。一個是可能是因為交易量不大,所以沒體現出它的性能邊界,比如說我現在的交易量每秒就四個,所以你看到的TPS就是每秒四個。另外一種說法是可能是因為這個項目剛剛上線,磨合還沒有充分調優。第二點對于新上線的系統確實是很常見,在這點上,只能對新項目保持一點耐心。因為我相信使用BFT類共識的區塊鏈,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就能達到幾百和上千的TPS。但是BTF共識就像您說的,它是一種聯盟鏈常用共識,而且它的共識性能受節點規模拖累較大。這是當時為什么Aptos把節點規模定義在21個節點,沒敢把節點規模弄得更大。我們也做過實驗室測試,在節點規模不超過十個的時候,性能表現還可以,一旦節共識節點超過十個,它的性能就急劇下降,最后甚至下降到不可用的程度。如果它繼續產生這種共識,即使未來優化好了,也要嚴格控制節點規模。否則最多也就是達到目前Solana的水平,也就是幾千TPS而已。從這個角度而言,即使用BFT共識,Aptos想達到10萬以上的TPS,那也是把底層鏈架構全都換成并行架構的情況下,否則上10萬TPS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必須肯定的是Aptos試圖在應用層面去解決資產原則性還有密鑰托管的事情,這點確實是Web3的痛點,這一下就說到很多非加密行業使用者對Web3門檻問題的核心。所以他們如果能解決好這個問題,再加上BFT共識能提供的數千TPS的性能以及明星團隊和資本的背書,未來Aptos不一定能夠像以太坊這樣形成一個非常大的生態,但至少在資本市場方面還是有一定機會的。嚴格來說,Aptos項目切中人們心目中的痛點,就是現在Web3的門檻太高。Web3對于新手來說是出了名的笨重和不直觀。初創公司正在抓住機會,讓Web3應用產品的用戶體驗變得更好,以吸引更多的用戶。而Web2世界的一些巨頭也在向Web3世界靠攏。例如,星巴克前段時間宣布推出Web3平臺StarbucksOdyssey,將星巴克的忠誠度計劃與NFT平臺相結合,允許其客戶賺取和購買數字資產,從而解鎖獨家體驗和獎勵。兩個世界的應用似乎在互相靠近,或者同時并用,例如以Opensea為代表的應用在使用Web3后臺的同時不得不采用Web2的前臺。谷總認為,Web3應用同Web2應用的本質區別是什么?什么樣的產品類型最有可能成為Web3的應用呢?我覺得現在的Web3就是像物理中的無摩擦狀態一樣,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在現實中永遠不可能達到,但是它確實可以在實際中進行部分應用。如果我們看真正的Web3的定義,應該是所有東西都是分布式的:分布式記賬、分布式存儲、DNS還有分布式的身份。一個純粹的Web3應用中一切都應該是分布式的,但是現在根本不可能達到。我認為當時最接近Web3的應用是DeFi,但除了那些幣本身之外,DeFi也不是完全分布式的,除了比特幣。其他包括穩定幣都是再中心化不過的一個產品。所以我認為現在沒有純粹的Web3應用,Web3更多是一個概念,平時我們知道就行了,但是千萬不能在實際應用中去想著自己是在開發一個Web3應用,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真正做應用還是要腳踏實地,你要真正要解決什么樣的一個問題,Web3的各個組成部分中哪些能借用,能幫你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是最主要的目的。我們在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要看一下Web3的哪個部分能用。比如說是區塊鏈可能記錄某一個部分或者是代幣,用來激勵用戶的更多參與,或者是用NFT來代表一體化的資產,就像星巴克的NFT或者其他藏品,讓這些作品的數字化版本能更好的流通。我覺得這樣才是切實可行的考慮。不能一味的為Web3而Web3。當然您剛才提到所謂現在的Web3門檻高的問題確實是都可以解決,而且這種解決也不一定就要使用Web3分布式的方法,我們完全可以基于現有的技術把門檻降低。在美國市場就有很多這方面的應用,包括賬戶的設立、助記詞托管等等,都為用戶提供了一些便利的但是與中心化的方式相結合的方案,我認為這樣就達到目的了。在Web3各個領域里,用代幣來代表實際資產的方式是最成功的,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發行也增長迅速,這個市場都看得到。當然,用代幣代表證券目前還不行,因為證券法的限制還是很多的,但我們也看到這實際上是非常可行的。Web3可以讓證券在全球范圍內7×24小時流通,讓全球范圍內每一個能接觸互聯網的人都能參與交易,這個就是它的潛力。只不過在目前的證券法規的限制下還不能落地,但是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在非同質化資產方面,我們也知道世界上有無窮多的非同質化資產,體量巨大。包括房地產、藝術品、會員證或者是各種證券。比如說最簡單的月餅券也完全可以做成一個數字品來流通,當然還有電影票、門票之類的都可以這個化為NFT。所以NFT是非常可行的一個應用領域,而且它跟實體資產能夠掛鉤,這樣就有更多應用的可能,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包括美國NBA、星巴克、耐克等品牌紛紛參與進來的原因。這體現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實體經濟看中了NFT的潛力,所以都進入這個領域來嘗試。其中自然有好有壞,但這都是探路者們必須經歷的問題。確實很多企業在努力做這個事情,但是在我們看來它沒做好,有時我們也為企業著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做這個系列訪談。我們希望讓行業里的更多參與者能夠參透Web3的本質特點,能夠在這個行業里,自己身體力行去嘗試的人帶來一些經驗,少走些彎路。是的,那請問史總認為Web2應用與Web3應用有哪些本質區別?您心目中的Web3的產品應用類型是什么樣的呢?這塊的區別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一個是技術角度,一個是業務角度。其實最大的區別是在業務角度,而技術角度其實并不是涇渭分明的。就好像Web1和Web2兩種技術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到現在為止,我們知道現在是Web2時代,但是Web1時代的網站仍然在這個以APP和社交互動為特點的Web2時代中發揮作用。從整個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那么Web1時代是由機器和信息組成的網絡,所以它只能夠瀏覽,缺乏互動,商業模式變得和媒體比較類似。Web2時代相對多了一個要素,就是人開始參與進來,變成信息平臺與個人的關系。這時候就相當于具備了一種互動能力,這種互動能力成為了Web2整個發展歷程的顯著特點。到了這個時候,流量是起來了,用戶也來了,但變現實際上仍然很曲折。有好多流量平臺花了很大的成本去維護流量,但是并不能從流量上獲得他應有的回報。到了Web3時代,Web3技術上實際上比Web2又多了一個抽象維度,這個維度就是價值維度。同時Web3的用戶還有具備一個特點,就是他不依賴特定平臺,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這兩個特性的加持下,一旦有業務具備需求,就很快會有信息、人才、資本共同匯聚的具有社區性質或者社群性質的獨立運營體。這就意味著這種技術是一種能夠產生經濟閉環能力的技術,這是Web3和Web2時代的最大不同。在這種技術影響下,流量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了,它可能是一種是可量化、可變現的資產。用戶會變成品牌和渠道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個影響對象。權益和文化共鳴成為企業產品的一部分,不僅僅是簡單的部件。渠道也變成了企業的一種文化共“營”,這里的營指的是運營的營,而不再是現在這種簡單粗暴的營銷。企業擁有的也將會是一種業務共存的生態。以前只有像蘋果這樣的多元化大公司才有能力支撐起生態,但是在Web3時代,由于用戶具備獨立性和他們之間權益的交疊性,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可以跨域的去共同擁有一個生態。在這個生態的滋養下,企業的商業模式就會變得更加穩定,更加可預測,回報也更加具體。所以,我相信在這種趨勢下,如果任何一個先進經濟體忽略Web3技術的影響,它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優勢。因此我現在比較看好的是早期的Web3產品,就是將文化屬性和線上屬性比較好的結合在一起的這種產品。其實您剛才講到的不管是門票還是一些其他的權益,比如像文旅類的業務就有這樣的特點。文旅類的業務實際上是多個行業共同組合形成的產品,它包括旅行的機票、住宿、景點甚至衣食住行。這種組合型的產品在以前的中心化運營的情況下,是靠一個些類似于旅行社的中心化組織為用戶打包,后來到了自由行時代,大家開始自己組合產品。也就是說,這些產品的權益存在一種自組合以及在文化引領下形成的一種重新打包的可能。Web3就是非常容易將這些東西聚合到一起的東西。另外一個早期能夠看到Web3發揮作用的是私域運營方面的產品,Web3能夠解決私域流量粘性不足的問題,能夠讓企業把品牌運營升級為生態運營。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講生態,但是在生態方面實際上一直都找不到抓手,找不到重點。眼睜睜看著蘋果甚至小米把生態運營得很好,自己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推動它。實際上靠傳統的營銷方式是沒法運營一個生態的,但Web3技術就能讓生態很好的建立起來。當然現在Web3還是早期,我之所以說這些應用方向是早期應用,是因為Web3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現在正處于搶灘登陸的階段,誰能打造出更符合下一個時代的應用,誰就有可能成為新的BAT和FANG。相比于已經成型多年,在技術、數據、財力等方面實力雄厚的Web2應用平臺,Web3應用大多尚處于初級階段,產品類別較少,形態相對粗糙。比較典型的就是此前備受關注的社交賽道,Web3社交應用顯然無法如Web2平臺那樣通過獲取大量用戶數據從而精準營銷,如此也難以實現商業模型的邏輯自洽。此外,縱觀社交賽道的很多產品,似乎都逃不過目標用戶僅限于加密用戶的怪圈,如果加密世界無法從外界吸取新鮮血液,那這些獲得百萬乃至一億美元融資的應用的發展都會受限于加密世界的用戶規模,后繼乏力。此外,Web2時代開啟的賽道中還有電商,可去中心化電商甚至不如社交,在行業里幾乎沒有引起什么水花。請問谷總,將現有的Web2的產品做成Web3是錯誤的嗎?原因是什么呢?這顯然是錯誤的。如果現在有任何一個Web3產品試圖做分布式推特或分布式YouTube,我認為這都是定位錯誤,這根本是不可行的,因為遷移成本太高了。而且,Web3迄今為止看到的產品并沒有比Web2的相應的產品形成足夠大的性價比差異,以此來吸引用戶放棄現有習慣轉而使用Web3的版本的產品。所以但凡提什么分布式推特或者分布式YouTube,基本上看都不用看就知道沒戲。我倒認為Web3產品不光是只有分布式技術,而且在產品方面也會有和現有的產品是完全不一樣。在所謂的Web2時代,通訊人跟人之間的通訊,這定義了它跟Web1的主要區別,Web1的雅虎、搜狐其實是信息匯集,是單方面傳播,個人沒法參與。Web2的微信、推特和Facebook這類東西都是讓大家共同參與。所以Web2產品跟是Web1產品完全不同的。Web3也是同樣的道理,Web3的完全分布式更要求差異化。首先我認為,真正成功的Web3產品不會是一個現有的產品種類,不可能是什么即時通訊,或者是長視頻短視頻、電商,甚至包括搜索等等。Web3的爆款產品肯定不會出現在現有的產品種類里面。其次我也認為它是一定不會從企業開始。所以您剛才提到的企業如何建立生態的觀點,對此我持有不同的意見。我認為Web3爆款的產品一定從個人用戶開始,而不是從星巴克,NBA這樣的中心化組織開始。因為Web3是分布式,分布式講究的是個體和個體之間直接交易,而現有的機構不管是NBA也好,還是亞馬遜也好,它們都是中心化的。讓一個中心化的實體來參與分布式生態,這本身就是個矛盾。另外,就企業和個人來說也從來不是企業率先采用創新的,除非這個產品本身就是針對企業的。比如說Oracle這種,它本身就針對企業。但任何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創新通常都是從個人用戶開始,Web3更是如此。第三,我認為還有一個本質上的一個差別是Web3最支持的是個人和個人之間,也就是點對點之間的直接價值交換。所以任何一個產品如果沒有涉及到點對點之間的價值交換的話,我認為這就不是個Web3應用,而是相當于一個外掛。當然它不會全都是分布式,但它確實是基于區塊鏈形成的鏈上節點,讓用戶之間的可以進行直接的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之間的交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有的推特或者Facebook這樣的信息類交流根本不是Web3應該主要涉及的用途和應用。我剛才也提到,DeFi是我心目中的Web3產品。DeFi讓我們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產交易,性別、宗教、信仰、語言這些都不需要也不重要,一切由智能合約來控制。當然它目前還跟實體經濟沒有關聯,所以DeFi還是只能在幣圈里轉。如果現在有一個新的Web3產品能跟一些實際的需求、貨幣甚至當地法律來設計及交換,而且它確實不受地域文化或者性別等因素的限制的話,那才能真正的發揮出Web3的特點。我認為這個方向才是最有希望讓Web3打造出創新型的,前所未有的差異化產品的方向,而且在這個領域里才能有可能建立一個全球范圍的生態。我非常認同您的觀點,包括您前面提到的Web3更多的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點對點交易,企業相對個人更難成為Web3的啟動者,這點我其實是非常認同的。我在前幾期節目里頭一直在強調企業在Web3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其實更多的是在中國語境下尋找一種讓實體經濟和Web3結合的方式。本質上講,Web3不需要企業參與,但如果我們把實體納入到Web3業務當中作為一個指標來看的話,一旦這個指標實現,就意味著Web3不再是加密領域的自嗨或者空轉,而是變成了真正去支撐需求的模式。這種情況下,我覺得Web3就進入一個健康發展渠道了。所以我特別認同您的說法,但是企業在里頭能起多大的作用,有多大的參與度,這決定了Web3能否支撐實體經濟的這么一個指標的參考點,就看哪些企業更適合參與并利用Web3的一些特點。Web3和Web2本身在技術層面可能并不是涇渭分明的,但業務方面的區別是非常大的。兩者之間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演進的關系,所以直接遷移是不可能的。業務邏輯和業務參與方的不同導致僅僅把Web2產品中加入Web3的技術要素,比如加入區塊鏈、錢包、NFT,這些肯定是行不通的,就好像在雞身上安上了鴨子腦袋一樣,把它扔到水里還會沉底。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情況看成以前Web2剛剛起步的時候,那時候很多互聯網產品都增加了社交屬性,甚至連支付寶都開始開始做社交方面嘗試,但最后這些嘗試大多都不成功。另外更早期電商剛剛高速發展的時候呢,非常多的企業就在自己的網站上開辟了電商模塊,以此希望推動自己產品的這種銷售,但后來你沒有一個成功的。Web3的業務模式有很強的社區文化和私域的屬性,用戶的自發認同和個性體現在這里是至關重要的東西,而參與感和獲得感是Web3本身的應用靈魂。反倒是像去中心化、錢包資產等是相對次要的東西,所以僅僅把Web2應用在技術上改造成帶有加密屬性的東西并不能解決參與感,不能解決個性化,也不能解決文化共鳴的問題,也就意味著它不能解決Web3應該去解決的業務問題。所以Web3解決的是Web2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私域流量問題,Web3像是一種關注力上的眾籌。但在發展上,我覺得Web3并不會讓Web2消失,只是企業應該很嚴肅地將Web3當成一個全新業務來看待。用Web2做簡單改造是沒法產生Web3靈魂。以前在相對都很多東西都比較匱乏的時代,企業其實只要努力就夠了。以前產品要物美價廉量大,但現在,除非你是一家不經營品牌的代工廠,否則企業必須要實現在產品或者在品牌上與用戶的共情,用這種方式來打造一個生態,讓你的產品在人群中產生紐帶效應。雖然聽起來像蘋果、小米現在做的,但這絕不是用現有的APP或者網站改造一下就能實現,你必須要有配套的相應的方案,要綁定相應的權益并提供相應的回報和互動,而且整個過程是由你的志愿者團隊去組織,而不是由你親自操刀決定一切。如果不了解這些的話,企業向Web3推進的計劃肯定會無疾而終。所以我們特別希望所有企業都能開放思路。在Web3時代呢?能向這個下一個BAT去邁進?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通證經濟。迄今為止,稱得上成功的Web3應用無一不是通證經濟模型的產物,包括但不限于NFT的藍籌領頭者無聊猿、GameFi的現象級產品StepN。但在金融系統監管力量“穩定壓倒一切”的監管之下,通證經濟在國內發展舉步維艱。早在2019年,多家交易所正式清退國內用戶,而StepN也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清退動作,中國的Web3創業者基本上在這條路上很難走通。請問谷總,通證經濟模型是否是web3應用必須的?是否有可能在合規的范圍內設計通證經濟模型?首先我認為通證經濟模型在Web3的絕大部分場景下都是必須的。因為Web3主要是調動各類用戶參與的積極性來共同參與建設生態,參與生態,你需要讓所有參與者都能獲得生態發展帶來的收益,通證就是在收益問題上的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式。但是收益是不是必須通過通證來發放,這就不一定了。而且我們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參與者獲得生態發展的收益,那具體的代幣怎么設計,是否合規,這些也是有說法的。我們無論在哪都會受到當地金融監管,即使是在美國,SEC也認為除了比特幣之外,其他的代幣都有證券化的嫌疑。許多代幣都有可能受到SEC的起訴,被迫終止發行,所有的代幣都在想辦法來規避SEC的監管。在美國,加密貨幣的風險還是挺大的,在其他監管更嚴的國家或地區就更不用提了,我們可能連發幣都做不到。但是我認為,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參與生態建設的參與者共享收益仍然是非常正確的。主流的金融機構采用的方式是股票,以此來獲得生態發展的收益,用戶只是購買產品、享受產品或者是直接投資。除了直接投資并持續持有股票的方法外,用戶是難以與生態共享發展紅利的,在現有的股票制度下,早期的用戶只獲得了當時購買產品所獲得的使用收益,但他并沒有得到生態發展帶來的資產或是價值收益。就像我們在微軟早期花100元購買了什么產品,到現在這些產品早就在技術的發展中喪失了絕大多數的意義,只能成為一種我們研究科技發展史的工具甚至是多數人眼中的廢品。Web3就提供了一個機會,讓這些早期的用戶也可以通過購買產品來獲得支持生態發展的收益,其實Web3的主要精髓就是獎勵早期用戶。早期用戶跟晚期用戶的區別也基本相當于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區別。所以在激勵機制方面,我認為我們其實是可以把現有的股票機制進行一些優化并應用在Web3領域之中。總之在目前的情況下,即使是在合規的前提下也是有可能設出一個代幣的經濟模型來激勵早期的用戶幫助生態發展的,不管是VC也好,還是經營團隊也好,還是用戶也好。而且如果我們說的是一個真正的Web3生態的話,這里面其實只需要早期的經營者或者維護者和后期的維護者以及用戶就可以了,像比特幣就沒有什么VC。中本聰在發明比特幣并挖礦后一直持有,后期比特幣漲起來了,他也就變得非常富裕了。礦工也一直持續獲得這方面的收益,即使是用戶,他們早期參與購買比特幣越多,那么現在就越來越富裕。我認為這是Web3的理想狀態,當然這個理想狀態也要跟現實具體相結合,比如很多創業團隊需要有資金的支持,所以還是需要VC來發揮作用。話說回來,生態是否能發展起來,最關鍵的還不是代幣模型,代幣模型只不過起個激勵促進作用,關鍵還是應用在業務層面是否能真正滿足需求,也就是所謂的產品跟市場需求的匹配,代幣模型只是在其中的助推器。第二板塊:創作者經濟您剛才舉的微軟的例子我覺得特別精確。類似的情況也體現在特斯拉的一次降價促銷活動中。當時特斯拉剛剛提高了產能,然后宣布降價,每部車大概從5萬美元一下降到3萬美元。當時引發了很多早期消費者的不滿,尤其是降價前不久買車的用戶,昨天買車今天貶值,也因此與特斯拉產生了比較大的沖突。這其實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生態過大,一些利好并沒有讓大家全都享受到,早期用戶感覺因此受了損失。所以如果像您說的,有一種很好的機制去處理這個問題的話呢,早期用戶不僅不會因為降價感到受到損失,反而可能會更開心,因為這個生態發展得更好了,我也可能因此得到一些收益,至少我的早期投入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也是早期用戶在利益上與經營者、投資者達成了一致,而不是類似零和博弈。這種形式目前在創作者經濟方面還算有一定發展,而創作者經濟似乎在Web3時代煥發出更強烈的生機,因為Web3為創作者們奪回了內容的所屬權。曾經的Web2創作者經濟生態中的一些不愉快的遭遇催生了如今的Web3創作者經濟,例如賬戶或作品莫名其妙被平臺凍結,條款被平臺單方面更新,數據被平臺悄然無息地刪改或者利用,收益被平臺不可辯駁地扣掉等等。于是,內容創作者呼吁Web3時代的來臨,但Web3的創作者在奪回內容所屬權的同時也喪失了平臺為他們提供的收益。此外,在Web2世界,作為創作者,商業模式就把流量做起來,然后通過廣告變現。剛才我們提到在Mirror提供個各種變現方式,但這些也都是建立在擁有了一定的用戶規模的基礎上。目前的Web3內容創作不僅極度依賴Web2社交媒體的傳播,還存在著比Web2更大的內容無法被讀者所發現的問題,畢竟Web2平臺有門戶和算法推薦機制。請問谷總,您認為創作者經濟在Web3面臨的困局該如何解決?我個人認為最有可能的Web3應用就是創作者經濟。雖然Web2的經濟體比如星巴克、NBA、耐克等都在利用NFT來賣產品這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憑借用戶的好奇心理賺取利潤,但肯定不會做成一個大的生態。而創作者經濟恰好就是Web3的用武之地。我剛才也提到過,Web3應用能成功的一個基本特點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直接溝通,Web2時期我們是依賴信息去溝通,而Web3可以實現價值上的溝通,還可以通過分布式記賬和貨幣實現數字資產的全球交易。在此條件下,創作者經濟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創作者和消費者的直接交易。未來很有可能在這一領域誕生殺手級應用。話說回來,即使如此,創作者經濟的應用也不可能是純分布式的,一定會存在一個中心化平臺,但開發者需要注意的就是通過設計讓中心化平臺只起到運維作用而不能主宰生態。如果主宰生態的話,那就和現在的電商平臺沒什么區別了。你要是發表了什么不滿的言論,平臺直接接在賬戶上扣款都不稀奇。這個平臺對生態的作用只能是輔助,比如像礦工之于比特幣這樣的維護生態發展的角色,他可以獲得生態發展的收益,但絕不能主導生態的發展。第三板塊:DAODAO組織近年來迅速興起、流行起來,可真正深入看DAO的發展,我們不難從中看出若干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可能是DAO工具在數量上甚至多于DAO本身。就像曾經舊金山的淘金熱,真正保證能創造收益的并不是礦工,而是出售鎬頭和鐵鍬等工具的人。但這仍舊沒能讓DAO的生態繁榮起來,然而DAO仍然在最基本的管理層面掙扎。新的DAO在產生,舊的DAO在消失。有的DAO還能留下一個混亂的社區繼承DAO的“遺志”,例如DeWork最大DAO組織PandaDAO的解散,當然還有更多名不見經傳的DAO消失了,卻沒有激起加密世界的波瀾。請問谷總認為DAO目前面臨哪些問題?如今的DAO是否需要什么多工具?我們真正需要的DAO工具是什么?坦白講,我認為正是因為DAO太超前了,如果DAO能落地應用的話,也是在某些非常小的細分領域,不可能推而廣之的應用到各行各業或是各個地區。所以我認為現在行業對DAO的態度有些過于熱情了,但是話又說回來,DAO的思想理念也是正確的,因為現在的Web2已經展現出平臺對個人的強烈限制,我們需要的就是突破對個體的限制,讓個體得以完全發展。比如我剛才提到的PayPal,以及連美國總統都能禁言的推特,現在的中心化平臺已經發展到難以控制的地步了。DAO在這種背景下也自然而然地興起并成為熱門話題。但以目前的這種形式也就是完全民主化的投票決策的話,我很懷疑這種方式到底能走多遠。DAO實際上就是一種組織形式,現有的主流組織形式當中有上市公司、私有化公司以及組織性會員制的公司,其中會員制公司的形式就特別近似DAO,它依靠組織成員共同投票進行決策,比如美國新出現的,由一些非交易所的主流金融機構組成的交易所MEMX,試圖以行業聯盟的形式來沖破主流交易所集團對交易行業的壟斷。成立這一組織的前提就是他們自己有客戶、有產品,也可以自己進行交易,統一服務成員機構,從其中的服務來賺取業務利潤。這樣也與主流的交易所集團形成了非常好的差異化的競爭。我認為DAO的組織形式也不一定要讓所有參與者都參與投資和決策,在某些場景下,只需要一部分會員或核心成員就可以了。這樣的方式才是可行的,也是真正能落地執行的。也就是說,DAO的理想可以在小范圍的某些行業內以這樣的形式落地,而且代幣通證經濟的出現也可以代表DAO成員的權益,其中一個主要權益就是投票權。從Web3或區塊鏈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把現有的會員制組織進一步放大,讓它更加強大,事務面更廣闊的,而不是完全從烏托邦式的分布式組織去做,而是從現有組織中做改變,讓組織形式逐步演進,這樣的話更可行。我非常認同您的觀點,DAO確實還存在非常多局限性,很多東西都過于理想化。所以現在很多DAO方面的嘗試遭遇一定的失敗,我覺得也挺正常。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可能某些業務是不適合用DAO的方式來解決,這樣的方式會遇上更大的彎路。是的,就像你有一把錘子的時候,你看滿世界都是釘子,總想去錘一下。比如剛才提到的Panda的解散就有一定代表性。嚴格來說,它的解散并非技術問題,而是組織管理上的問題。DAO團隊創立初期一定有相應的目標和理想,這是很好的,但隨著組織的深化,由于大量資金的進入導致成員們在如何去使用資金,如何進一步讓資金增值等等事情上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也讓社區對這部分的決策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和隔閡。乃至于最后,它的解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意見不一致,以及熊市等各方面的影響。但總的來說,如今的DAO并非有共同文化或是共鳴社區演化形成,而是因為項目本身會因為DAO的風潮,能憑此獲得一些融資,這才形成了各色各樣的DAO。這種形成方式導致參與社區的成員并不一定都抱著讓社區本身更進一步發展的目的,而是帶著很強的投機目的。投機在加密領域中非常普遍,也并不是不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很可能成為很多早期項目的藥,包括DAO這樣的項目。所以PandaDAO的解散可能再開始就是一個必然,還是挺有代表性的,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它的發展過程。對于目前的DAO面臨的局限,史總認為有什么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呢?略過治理和組織問題,其實從技術問題來講,目前雖然存在很多工具,但DAO的門檻仍然還是太高。在治理方面也特別粗獷而原始,因為到目前為止,智能合約的復雜程度本身是有限的,所以它也很難實現一個特別細的治理。再加上開發和配置門檻極高,真正去做治理的時候,Gas費也相當高,這是Web3世界都需要解決的問題。從DAO的角度來講,除了模式的不斷試錯,在開發維護方面的門檻還要隨著時間來解決,當然隨著更多開發者的進入,這個問題會得到改善。比如在我們的生態里就有一套工具,這套工具的目標就是讓人們在未來建立和維護一個DAO,不比現在建立一個博客更難。目前來講,我們這套工具的功能還比較簡單,未來可以更好地投入使用。DAO本身的治理會產生很大的交易量,這個交易量其實和Web3的應用交易量是同一個量級的,相比于現在的數字貨幣交易量至少大兩個量級。因為DAO的交易頻次很高,但實際上它每次交易的價值額度并不高,比如DAO需要投票決策,讓DAO成員的每個人都花幾美元來作為投票的代價,實際上這是完全不可行的。所以如果一個好的并行區塊鏈來支撐的話,DAO在未來也不會有更大的規模,也不會有更復雜的業務。DAO的解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復雜因素,如招聘、入職和管理團隊。由于DAO是新生事物,尋找和審查適合在DAO中從事工作的人才是很困難的。沒有相關組織的DAO還必須想辦法解決,當沒有對手方與人才簽訂雇傭協議或保證人才不會泄露秘密信息時,如何解決與人才建立聯系的法律復雜性。DAO的團隊發現,向新成員傳達機構知識是很繁瑣的。入職后,DAO核心團隊必須確定如何管理人員,這在扁平結構中可能很困難,當一個團體試圖將自己描繪成高度去中心化的時候,就更困難了。DAO的組織形式和治理難度限制了DAO的規模,就像我們這樣的開發團隊一樣,人少了不行,人多了更不行。請問谷總,您認為DAO是否天然與規模化一詞相悖?現在的DAO別說規模了,能做起來的可能性都非常小。也就是說,在模式還沒有完全明確,沒有幾個成功的案例之前,談規模有些過猶不及。就像我剛才說的,DAO的落地應用也只能是在某些非常小的細分領域如果沒有技術和區塊鏈協議的支持的話,僅靠人為的方式也很難把DAO做大,畢竟其中所涉及的內容還是比較復雜的,很難僅通過DAO的方式就能達成一致。這一點我倒是認為DAO并不是沒有可能,因為DAO實際上有很多現有的學習參考對象,雖然它現在不叫做DAO。比如在計算機領域有很多成功的開源社區健康的存在了幾十年,也發布了很多優秀產品,參與者數以千計,他們除了沒有使用今天DAO工具來組織之外,其他各方面都看起來都像是一個DAO。這種社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還有一個例子是維基百科,它也是依靠社區自主運行的很好例子,它確實有一個中心化的基金會在處理事物,但本質上來講,他的內容生產完全靠社區自己自行產生,而且基本上不依賴于外界投資。所以,有了參考方式能夠讓DAO項目為參與者提供更明確的參與形式和回報,我們沒有理由不能做的更好。另外DAO本身也是眾多自主組織形式的一種,也就是去中心化的自組織,但我并不認為DAO必須永遠保持去中心化這個性質。就用您剛才舉的例子來講,公司可以是一家私有公司,也可以是上市的公眾公司,但是在經營者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完全可以再收購回來,重新變成私有化公司。雖然DAO本質是一個自治組織,但我們也應該允許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變成一個傳統組織。比如說變成一個公司或是基金會。反過來,一個傳統組織也可以嘗試去轉變為DAO。因為不同的組織自然有不同的優點和局限。本身項目的發展應該以參與者的利益和項目本身的持續性作為一個主要參考量,不必過于堅守原初的去中心化本質,我從始至終都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雖然加密貨幣默認解決了支付問題,但DAO在管理和自動支付方面,面臨很多障礙,經常導致延遲支付。有時,DAO用他們的原生代幣進行支付,這是很不穩定的。我們還聽說,貢獻者經常發現,他們很難將加密貨幣收入作為一個可靠的收入來源。此外,許多活躍的貢獻者發現很難讓DAO項目支付他們的費用,如SaaS支出、旅行費用報銷等。所有這些都導致DAO—貢獻者的支付體驗不佳。也就是說,無論是在支付的便捷性、即時性還是在DAO所能提供給貢獻者的經濟回報看,DAO都遠遠不如如今成熟的公司制。我們不得不承認,DAO作為一個新興的組織方式,就像硅谷車庫或是早期的加密世界一樣剛起步,能提供豐厚薪資的崗位和機會是相對比較少的。大家都在“為愛發電”。請問谷總,DAO的這個困境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得以解決?未來什么時候可能才能成為現實呢?我覺得還是在一些細分領域吧,剛才你提到那些維基百科或者是開源軟件社區都是有可能率先實現DAO的,具體它們將來能發展到什么程度,能支持多廣的業務范圍多,這確實還有待觀察。那您覺得DAO有沒有可能成為Web3賽道中相對比較主流的組織形式呢?我覺得不太可能,起碼是在近期不太可能。這倒還與分布式技術沒有什么直接關聯,但是如果需要用民主投票的方式來解決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的話,還是得看具體的細分領域,需要具體行業具體分析。了解。這方面我的思考和關注不是很多,所以也不會過于武斷,我的看法比您略微樂觀一些。因為至少在Web3時代,用戶的個體和個性體現得更加充分,所以很多自發形成協作模式自然而然地會形成DAO,當然它確實肯定會像你說的不會成為一個能完全主導Web3的形式,但它會是一種很新穎且很具有特色的形式,能夠成為Web3中很多業務的有效補充。這也非常有可能,Web3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坦白講,我個人的思維也是個人的,同樣也是包袱。反而不容易看到他人輕易就能看出的創新點。就像當初的分享住房酒店品牌LBNB和Uber打車、更早的阿里巴巴,甚至還包括比特幣,當初都是不被市場所認可的。但是后來通過市場的檢驗和認可,隨著資源的注入,這些項目會發展得越來越大,也就成為了主流。個人認知必然會有局限性,關鍵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因為現在確實非常早期,所以即使還看不到很多成功的、真正能表明DAO是可行的成功案例,但我們仍舊可以對此持一個寬容和支持的態度。

Mechanism、Pantera等多家加密風投敦促投資組合公司從硅谷銀行撤資:金色財經報道,Mechanism Capital、Eden Block、Pantera Capital 等加密領域風投機構正在敦促各自投資組合公司從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撤資。

硅谷銀行遭遇流動性危機,周四股價重挫 60%,創下歷史最大跌幅。早些時候,硅谷銀行宣布出售了投資組合中的部分證券,這可能會導致 18 億美元的虧損,此后該行經歷了一波試圖撤資的浪潮。[2023/3/10 12:53:38]

收錄于合集?#觀火瑯琊榜

?13個

下一篇史興國對談陳海騰:日本全面擁抱Web3,入場成功秘訣在哪里?

Voltz Protocol社區發起提案,或將在Arbitrum部署:2月7日消息,Voltz Protocol社區發起關于“是否應該將 Voltz 協議智能合同部署到 Arbitrum?”的提案,用戶持有Voltz Genesis NFT或Voltz SBT可參與投票。[2023/2/7 11:52:51]

數據:比特幣礦工持有 1837138 枚 BTC,處于 2021 年 12 月以來最低水平:金色財經報道,據鏈上數據平臺 CryptoQuant 的數據顯示,比特幣礦工的儲備目前為 1,837,138 枚 BTC,處于 2021 年 12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該數據平臺貢獻者 CoinLupin 認為,礦工仍在出售其 BTC 儲備,可能是為了在市場逆轉時支撐資本。

另外,來自 MiningPoolStats 等平臺數據證實,比特幣的哈希率在 1 月 26 日創下歷史新高,均值超過 275 EH/s。[2023/1/26 11:31:08]

Bored Ape Yacht Club以69 ETH底價結束2022年:金色財經報道,根據The Block的數據,Yuga Labs支持的NFT項目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 年底的底價約為69ETH,即82,740美元。?BAYC 在今年的所有 NFT 項目中保持著最高的底價,僅在 11 月短暫低于其同類 Yuga Labs 系列 CryptoPunks,然后再次上漲。5月,BAYC的底價達到144.9 ETH,價值409、720美元。?[2023/1/1 22:18:55]

A股收盤:深證區塊鏈50指數下跌0.29%:金色財經消息,A股收盤,上證指數報3068.41點,收盤下跌0.17%,深證成指報10912.09點,收盤下跌0.34%,深證區塊鏈50指數報2712.85點,收盤下跌0.29%。區塊鏈板塊收盤下跌0.92%,數字貨幣板塊收盤下跌1.45%。[2022/12/21 21:58:38]

Tags:WEBWEB3DAOTOSWeb3GoldWeb3游戲ASTRADAO價格TOSC幣

Luna
Layerzero:常被誤認為跨鏈橋的協議層產品_ERO

在剛剛過去的這輪長達兩年的牛市中,市場不但見證了多鏈生態的迅速崛起,更直接目睹了眾多跨鏈橋產品的迅速爆發.

1900/1/1 0:00:00
Aptos主網上線,這里有你關心的所有重要內容(持續更新)_TOS

北京時間10月18日,備受市場期待的Aptos正式上線主網Autumn。作為「Meta」系選手,Aptos誕生之初就吸引加密社區及VC關注,獲得a16z、FTXVentures等頂級機構支持.

1900/1/1 0:00:00
市場周報:市場波動率下降,火幣系強者歸來_BTC

市場觀點 宏觀流動性 貨幣流動性整體緊縮。美聯儲仍然持鷹派態度,再次重申其不惜一切代價遏制通脹的目標。OPEC宣布減產導致油價反彈,利空資本市場.

1900/1/1 0:00:00
3 分鐘了解 EIP 4337 (賬戶抽象)如何改善以太坊 UX_GMX

以太坊的主要缺點之一是用戶體驗復雜,讓我們了解一下由nethermind以及opengsn研究者提出的?EIP4337?是如何嘗試用賬戶抽象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那么,讓我們從帳戶抽象的意義開始.

1900/1/1 0:00:00
ENSEverywhere:在L2購買、交易和橋接ENS域名_HER

DeFi市場迅猛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交易活動轉至L2,但ENS并未隨之轉移。目前,用戶無法在L2上注冊和交易ENS域名,其必須繼續支付L1的Gas費才能與ENS交互.

1900/1/1 0:00:00
MarsBit日報 | Aptos啟動主網并公布代幣經濟學;Azuki發布PBT代幣標準,將支持現實物品綁定至鏈上;Rarible推出NFT聚合器_Aptos

MarsBitCryptoDaily2022年10月18日 一、今日要聞 AptosLabs宣布啟動其區塊鏈主網AptosAutumnAptosLabs于周一宣布啟動其區塊鏈主網AptosAut.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