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就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以來,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五年。而近兩個月,對于央行數字貨幣話題的討論也經歷了從回暖、到被關注再到熱議。
Facebook在今年6月18日公開其數字貨幣項目Libra,雖然目前Libra能否真正推行尚未可知,但是其意在推動全球范圍內跨境資金流通的愿景,引發全球多國政府及其金融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以此為契機,國家層面的數字貨幣研究大有再步入發展快車道之勢。
瑞士央行官員:瑞士央行計劃進行首次跨境數字貨幣測試:瑞士央行董事會副主席Thomas Moser周四表示,瑞士央行正計劃與另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首次數字貨幣測試。世界各地的央行都希望在未來幾年內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不過最關鍵的問題是,是否能毫無障礙地在國外進行交易和兌換。Moser未透漏另一個央行的名字。(路透社)[2021/4/30 21:11:49]
8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布題為《“數字人民幣”初露真容》的文章,談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既不是當下流行的電子錢包或網上支付,也不是完全’推倒重來’取代現有的人民幣體系,而是對流通現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
聲音 | 瑞士央行官員:比特幣具有“美元化”的潛力:瑞士央行的Thomas Moser表示,如果比特幣或加密貨幣是比本國貨幣更好的選擇,那么人們就會選擇它們,這就與所謂的美元化非常相似。[2018/10/25]
同樣也是在8月21日,央行官方微信公眾號更新了兩篇文章,將央行副行長范一飛于2018年1月發表的文章《關于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以及支付司副司長穆長春于2019年8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的重要演講原文,分別作為頭條和次條進行重新整理發布。
以色列央行官員:比特幣并非貨幣:據外媒報道,以色列央行官員警告比特幣的波動性,并稱比特幣并非貨幣。[2018/1/8]
央行的這兩篇的內容前后相隔一年多,總體來看,并未脫離之前“雙層運營體系”的核心設計。
但是在此基礎上,除了數字貨幣的性質及設計情況進行細化之外,穆長春所說的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進一步釋放了監管層面加速數字貨幣研發和推動央行數字貨幣落地的信號。本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剛剛召開的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中已經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步伐,跟蹤研究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繼續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而按照之后穆長春所說的,在確定了基本設計框架和運營體系之后,央行數字貨幣的開發進入“賽馬”的狀態,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正按照不同的技術路線進行DC/EP的研發,就央行數字貨幣的開發展開競爭。
并且不僅僅停留討論在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本身,針對同類或者存在相似性的產品和技術的持續解讀和討論分析,也會使公眾對于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難度、技術選擇、研發進度等諸多細節的理解逐漸清晰起來。
例如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央行數字貨幣一直在持續推進的過程中,但是基于中國目前在第三方支付的領先優勢,對于公眾來說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必要性不甚清晰。并且我們所熟知的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遠未達到沖擊傳統金融市場的程度。對于公眾來說,還未面世的央行數字貨幣與目前最常用的電子移動支付之間的概念界限往往較為模糊。
國際科技巨頭Fcaebook此次發布Libra雖然對于目前的金融監管層面來說還過于超前,以至于難以被立即推出,但是它也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前瞻性還是對傳統金融構成了一定的挑戰。所以隨著包括Libra在內的相關金融產品及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進度。
作者:奚習習
來源:財經網鏈上財經
Tags:數字貨幣比特幣LIBLIBRA央行為何急于搞數字貨幣比特幣最直白的解釋liberty幣1967libra幣怎么獲得
如果你覺得還欠快播創始人王欣一個“會員”,那還賬的機會又來了。最近,由王欣創立的一款名為“靈鴿”的APP正在走紅,這是繼私密社交APP“馬桶MT”折戟之后王欣的又一區塊鏈+產品.
1900/1/1 0:00:002019年8月,全球新增區塊鏈應用項目再次進入低谷。根據互鏈脈搏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9年8月,全球共披露區塊鏈應用項目52個,環比7月份下滑了23.5%.
1900/1/1 0:00:00備受矚目的中國5G鏈網產業創新峰會將于2019年9月6至7日在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瑞斯麗酒店隆重召開.
1900/1/1 0:00:00摘要:今日市場恐懼指數創年內新低,主力還在持續吸籌洗盤,短時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短期中線依然偏多,長期上漲趨勢不變.
1900/1/1 0:00:00作者|哈希派分析團隊 數據:過去兩年中未移動的比特幣供應量達53%,創歷史新高:4月10日消息,摩根溪創始人Anthony Pompliano引援Glassnode數據在推特上表示.
1900/1/1 0:00:00技術承諾改變所有的市場,但并不是所有的技術進步都像它們看起來那樣有益。在有些市場上,技術改進反而會生產出劣質、復雜的產品,成本更高,而且效果不如設計初衷那么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