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九四公告」的發布給當時火爆的代幣發行融資市場潑了一盆冰水,自此,寫幾頁白皮書就能融到大筆資金的時代一去不返,人們談“ICO”色變。
作為區塊鏈及數字資產行業為數不多的規范性文件,「九四公告」在處理相關糾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對兩年來援引該規范的八十多篇裁判文書的分析,「鏈法團隊」發現存在很多對「九四公告」誤讀的情況。
一、一直被誤讀的“九四公告”
「鏈法團隊」發現,在部分裁判文書中,對「九四公告」的性質和內容存在誤讀,這種誤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將“九四公告”作為否認數字資產投資協議有效性的依據是目前比較常見的問題。例如在粵0605民初24903號中,法院認為:“根據2017年9月4日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代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雙方就此達成的《交易協議》不受法律保護,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劉達祥依據雙方簽訂的合同主張給付請求權,因不受法律保護,本院不予支持。”
研究:BTC在9月的表現優于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金色財經報道,根據最新的 Cryptocompare 報告,比特幣在 9 月份的負回報率為 3.11%,但仍優于“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的負回報率分別為 9.34% 和 10.5%”。只有 Solana(被跟蹤的四種加密貨幣中的月回報率為5.59%)和黃金(2.87%)的風險調整后回報率高于比特幣。
另一方面,以太坊在報告中被確定為在期待已久的合并被證明是買謠言,賣新聞事件之后,在四種被跟蹤的加密貨幣中表現最差的。[2022/10/8 12:49:39]
然而,為了保證日常交易安全的安全和市場的穩定,若無特殊情況,法律不會輕易認定某個合同無效,《合同法》所確立的合同無效情形十分有限,根據該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合同無效的情形包括: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通常情況下,法院否認數字資產交易合同效力的理由為該合同違反「九四公告」,屬于“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然而,從效力層級來看,「九四公告」屬于部門規章,而非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從這一角度來看,以違反「九四公告」為由否認相關協議效力可能存在適用法律錯誤的問題。
日本JCB與TECHFUND合作研究基于區塊鏈的可持續支付系統:總部位于日本的全球支付網絡公司JCB Co.,Ltd.與技術加速器公司TECHFUND Inc.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共同研究使用區塊鏈構建可持續的支付系統。基于TECHFUND包括STO和staking在內的區塊鏈技術,雙方將共同研究將有助于解決支付領域各種問題的支付平臺。(Scoop)[2020/6/1]
另一方面,有的法院將「九四公告」對代幣發行融資行為合法性的否定不當地擴大到所有的數字資產持有、流通領域,甚至是直接否認數字資產的合法性。例如,在蘇03民終3461號裁定中法院認為:“本案中,金某訴請指向的標的物是比特幣,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于2017年9月4日共同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明確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據此,因比特幣產生的債務,均系非法債務,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研究:全球對比特幣的需求在減半后繼續增長:盡管投資者擔心區塊獎勵減半會降低礦工積極性,并可能危及網絡安全,但全球對比特幣的需求仍在繼續上升。比特幣ATM數量上升至8000臺,自2019年以來增逾90%,這證明比特幣采用率在不斷提高。運營商Coinstar稱,自2月以來比特幣ATM的使用量增加40%。與山寨幣相比,比特幣的市值和美元交易量繼續領先,日交易量超過100億美元,超過ETH和LTC(兩者日交易量都低于5億美元)。在5月,比特幣價格漲近10%,而山寨幣苦苦掙扎。在減半后,礦工正轉向BCH和BSV網絡,但其在SHA-256總算力的份額明顯下降:BCH網絡份額從3.4%降至2.07%,降幅近40%;BSV網絡份額從2.39%降至1.55%,下跌超過35%。比特幣最近上漲出現在成交量強勁的情況下,這是看漲信號,表明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者情緒高漲。5月CME比特幣期權未平倉量較年內均值上漲10倍。P2P貸款市場顯著增長以及女性在加密行業工作比例上升,越來越表明比特幣網絡和生態系統繼續取得積極進展。(Cointelegraph Markets)[2020/5/16]
「鏈法團隊」認為,上述說理中存在對“九四公告”的誤讀。
動態 | 360發布網絡詐騙研究報告:虛擬貨幣詐騙人均損失超13萬:1月8日消息,360企業安全集團、360獵網平臺發布了《2019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投資、貸款類金融詐騙是金融詐騙兩大類型,合計占金融詐騙總量的92.2%。而從23歲至58+歲人群,舉報最多的詐騙都是金融詐騙。虛擬貨幣詐騙導致的人均損失最高,為134522元,騙子打著“區塊鏈”、“數字貨幣”、“比特幣”、“挖礦”的旗號行騙。報告還總結出2019年十大網絡詐騙話術。360提示,如果聽到“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XX幣躺著也能賺大錢”類似的話術,一定要提高警惕。(鳳凰科技)[2020/1/8]
首先,從文義上來看,「九四公告」的描述為:“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法院將該文件對對代幣發行融資行為合法性的否定擴大到比特幣的持有和交易領域,屬于不當的擴大解釋,存在解釋方法上的錯誤。
其次,“九四公告”稱“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強調的是“虛擬貨幣”的非貨幣屬性,不能作為貨幣流通也不等同于不能流通,因此,通過“九四公告”字面意思的理解,得不出“虛擬貨幣非法,因虛擬貨幣產生的債券債務不受保護”的結論。
動態 | 貴州省大數據局:抓緊研究制定區塊鏈應用發展相關意見:據貴陽日報消息,12月25日,貴州省大數據局對照明年貴州省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和目標任務,部署“六大行動”,高質量高起點謀劃開展好明年工作。“六大行動”包括實施新技術融合賦能行動,抓緊研究制定區塊鏈應用發展相關意見,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抓好5G基礎設施規劃建設。[2019/12/29]
最后,「鏈法團隊」認為,并非所有與違法行為相關的債權債務均為非法。正如《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合同只有在違反效力性的法律與行政法規的情況下才屬于無效,如果認定違反任何規范性文件的合同均無效且因其形成的債務為非法債務的話,公民的行為自由與交易安全將極大地受限。例如,超載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法律不能以超載為由認定承運人向乘客請求支付車費的權利為非法債權。
二、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亦并未禁止比特幣的“生產”、持有和合法流轉
九四公告實質上否認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作為貨幣的法律地位,但上述規定并未對其作為商品的財產屬性予以否認。
事實上,早在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出《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
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亦并未禁止比特幣的“生產”、持有和合法流轉。
2019年7月18日,由「鏈法團隊」代理的「國內首例比特幣侵權糾紛案」在杭州互聯網法院網上開庭并宣判,判決中對比特幣等代幣或者虛擬貨幣的虛擬財產屬性進行了確認。
法院在裁判理由中指出,比特幣具有財產作為權利客體需具備的價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應認定其虛擬財產屬性。首先,比特幣具備財產的經濟性或價值性,比特幣通過“礦工”“挖礦”生成的過程及勞動產品的獲得,凝結了人類抽象的勞動力,可以通過金錢作為對價轉讓、交易、產生收益、對應持有者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享有的財產,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其次,比特幣具備財產的稀缺性,其總量恒定為2100萬個,供應受到限制,作為資源其獲得具有一定難度,無法隨意取得;
最后,比特幣具備財產的排他性和可支配性,作為財產具有明確的邊界、內容并可以被轉讓、分離,其持有者可以對比特幣進行占有、使用并獲得收益。
一直以來,雖然《民法總則》中已確立了網絡虛擬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我國法律法規對互聯網環境中生成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之屬性尚無明確規范,但是在一些案例當中,也能看出司法機關對于比特幣的態度。
比如在首例比特幣礦機糾紛案中,該案件由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并宣判。
法院認為,認定94公告僅禁止比特幣的發行融資,并不禁止比特幣的持有和市場自由買賣,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也未禁止比特幣的生產、持有和合法流轉。
比如在北京法院審理的比特幣現金第一案京0108民初24805號一審民事判決書和京01民終9579號終審民事判決書)中。
法院認為,比特幣屬于合同法上的交易對象,具有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民事利益”,馮先生的訴訟請求,存在合同法上的依據。
再比如在上海市虹口區的滬0109民初11568號案件當中,法院認為,被告所述國家明令禁止以太幣流通,返還缺乏法律依據的意見,本院認為目前國家未認可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貨幣屬性,禁止其作為貨幣進行流通使用等金融活動,但并未否認以太幣可以作為一般法律意義上的財產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故被告上述意見本院依法不予采納。
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起刑事案件駁回申訴通知書中,關于比特幣有這樣的認定:
“比特幣”是一種網絡虛擬商品,確非貨幣,但其在網絡上與現實貨幣客觀上存在著交易事實,具有可轉化為現實物質利益的屬性,在法律屬性上應當認定為財產。現實生活中,“比特幣”已經不是作為其原始物理屬性的數據而被社會公眾認可,而是作為財富被追逐,國際、國內都存在專業的“比特幣”交易網站,一般社會公眾均可持有“比特幣”并參與交易。本案中,裴某某就是通過國內外的交易平臺最終將“比特幣”變現。國家雖然強調對“比特幣”交易的管制和風險防范,但并未禁止。原審將“比特幣”作為犯罪對象來認定并不違反法律規定。
案發后,東莞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復函,分別核定了在案發日2014年8月4日和8月10日“比特幣”的價格。辯護人在審查起訴階段提出異議申請復核,后經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認證中心復核,撤銷了東莞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關于對“比特幣”涉案財產參考價格案發日的價格,并再次核定了在該日“比特幣”的價格。
三、畢竟在前行
現如今,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區塊鏈的產業落地速度已經得以提高,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嘗試用區塊鏈賦能原有業務。司法聯盟鏈及區塊鏈存證等,都開展的如火如荼,切實的造福了行業,整個區塊鏈行業也在合規中不斷創新、發展。
司法實踐也是如此。
不光是前述提及的眾多司法判例,鏈法團隊通過代理的眾多區塊鏈投資糾紛案件也切實的感受到了司法機關對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態度也在不斷轉變。
對于因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而引發的糾紛,其財產性質的確立,不僅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讓司法機關更好的發揮了定紛止爭、懲罰犯罪的職能。
行業發展初期可能會經歷野蠻生長,但我們都堅信區塊鏈行業的未來。法律本身就具有滯后性,但是我們也能清晰的看到,畢竟在前行。
文|劉浪郭亞濤
據彭博社報道,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已經在探討對Facebook于今年6月公布的Libra數字貨幣項目進行審查.
1900/1/1 0:00:00今日,巴比特記者獲悉,新浪擬推出一款社交應用APP,名為“綠洲”,目前處于內測階段,只有通過邀請碼才能進入。這款產品的定位是“年輕人的生活時尚社交平臺”,由新浪微博團隊出品.
1900/1/1 0:00:00關于Libra的解讀非常多,有的從Libra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沖擊角度來解讀,有的從數字貨幣資產角度來解讀,還有些從技術方面解讀Libra實現的原理.
1900/1/1 0:00:00據Coindesk報道,8月21日,區塊鏈代幣發行技術提供商Securitize宣布已經注冊成為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局的證券“轉讓代理”。公司表示此舉將提高認可度.
1900/1/1 0:00:00幣圈史上規模最大的資金盤之一——貝爾鏈,在近日迎來了崩盤結局。自7月末起,貝爾鏈旗下多款“游戲”停止了挖礦產出,投資者收益停滯.
1900/1/1 0:00:00“日本亞馬遜”——樂天,于8月19日宣布推出其新的加密交易平臺,通過手機APP提供加密資產的現貨交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