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機構正在逼近。為了滿足機構合規部門的要求,將市場職能拆分為各自的部分——托管、聚合器和主經紀商業務——是一回事。讓監管機構滿意是另一回事。
從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推進其旅行規則合規指南,到仍在發展中的歐洲市場加密資產監管框架,以及美國基礎設施法案,監管機構正在慢慢收緊他們的繩索,我擔心,這可能是一場持續多年的對局的開始——去中心化金融(DeFi)市場現在也被他們牢牢盯住了。。
數字身份會有幫助嗎?
在過去10年里,每當有人問我,比特幣的殺手級應用會是什么,我的回答總是“數字身份”。
今天,世界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一個彎道導致了日益增長的侵犯隱私的監督,現在金錢終于跟隨信息進入了互聯網的軌道。另一條路是將個人數據交還給個人,而不是由少數公司和政府控制的大型人工智能數據庫。
利茲大學法學副教授:DeFi難以滿足美國和歐盟監管機構擬議的加密新規:英國利茲大學法學副教授Konstantinos Stylianou今日在Cointelegraph上刊文稱,DeFi難以滿足最近美國和歐盟監管機構擬議的加密新規。例如最近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提議的加密新規,要求銀行和其他貨幣服務企業核實從“非托管”錢包進行交易的客戶的身份。而如果金融機構不能遵守DeFi服務中的身份驗證和記錄保存要求,那么自然會期望它們不提供支持。其次,《數字商品交易法》提議禁止交易所上的代幣交易,除非交易所滿足已注冊、信息共享及遵守反壟斷法等要求,而去中心化交易所難以符合這些要求。此外,在歐洲監管機構擬議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條例》( MiCA)中,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制定“健全的治理安排”,包括建立清晰的組織結構、明確的職責范圍以及行政和會計程序。DeFi和DEX項目本質上具有動態的管理和決策成員和程序。即使它們最初符合MiCA的要求,也不會在保持其最初批準的結構,以使其保證合規性。[2021/1/18 16:23:49]
早期的比特幣純粹主義者可能對此十分反感,但現實卻很殘酷,再加上關于新冠疫情數字護照的辯論日益激烈,我們將看到一場完美風暴的烏云即將降臨,這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的關鍵敘事。
聲音 | Carol Goforth:美國監管機構對快速發展的加密貨幣新技術反應太慢:針對關于“為何美國還沒有成為加密監管的領導者”的提問,阿肯色大學法學教授,前阿肯色律師基金會法學教授Carol Goforth表示,美國的監管機構分散在太多不同的機構中,它們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利益需要維護。不僅僅是FinCEN、SEC、CFTC和IRS,其他都介入如何對加密資產進行分類和處理,還有50個州政府要考慮。在急于維護權威的過程中,基于他們認為自己理解的東西,其中許多人過度監管。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加密貨幣,好像所有加密貨幣都是同一種利益,可以由每個機構統一管理。美國國會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國會正忙于按黨派劃分。各州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們根本不同意如何解決加密資產真正帶來的無數問題。我們的監管計劃分散在太多不同的機構和部門中,其方法往往過于單一,對快速發展的新技術反應太慢。(Cointelegraph)[2019/8/5]
各國央行對加密資產不屑一顧,認為它不過是輪盤賭桌上的籌碼,有利于它們自己完全“開創性”的CBDC,因此,人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它們意識到自己現在既可以實施貨幣政策,又可以進行監管。
動態 | 澳大利亞監管機構:嚴厲打擊“誤導性”ICO和數字貨幣基金:據CCN消息,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已經確定了一些有“誤導性或欺騙性”的產品,最終關閉了幾個旨在向零售投資者募集資金的初始數字貨幣產品。此外,由于缺乏投資者保護措施,監管機構還透露,自2018年4月以來,已禁止ICO在五個獨立事項中籌集資金。ASIC表示,所有五個ICO都處于暫停狀態,而一些ICO正在重組以符合規定的要求。據悉,ASIC委員會價格確認ICO空間將成為監管機構未來的“ 重點關注 ”領域。并強調監管機構將對新的金融創新保持“開放的態度”,但不會犧牲“基本的消費者保護”政策。[2018/9/20]
不幸的是,加密市場已經成為其成功的受害者,這讓監管機構陷入一片混亂。這些“市值”的數字越高(今年早些時候達到了2萬億美元),監管機構就越感到不安。中國采取了大錘式做法,禁止了一切,而在西方,監管機構(充其量)采取了一種微妙的方式,或者相互爭斗,以決定它應該屬于誰的管轄范圍。
奧地利金融監管機構叫停云挖礦平臺的運營:奧地利金融監管機構金融市場管理局已經禁止了總部位于維也納的云挖礦公司INVIA GmbH的業務活動,因該公司涉嫌未經授權管理另類投資基金,有關程序仍在審理中。[2018/5/30]
由于大多數加密經濟活動仍在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和OTC平臺流動,FATF強制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遵守旅行規則,也許這可以將精靈暫時留在瓶子里,但這些進出通道仍然容易找到。但如果或當一個自我維持的加密經濟出現時,大多數人不再投機,而是“進入”并“留在其中”,會發生什么?
或者,如果DeFi的發展超出了其規模龐大的利基市場呢?
可替代性、透明度和“有污點”貨幣
在過去十年或更久的時間里,我們一直在迫使匿名的“實物現金”退出系統,要求對超過區區幾百美元的交易進行報告,你能想象當中本聰最初設想的“匿名現金系統”真的擴散時,會引發多大的騷動嗎?
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只需看看當馬克·扎克伯格通過他的Diem穩定幣項目大膽提出這樣一個想法時發生了什么,該項目可能在一夜之間落入30億用戶手中--而Diem從一開始就通過設計將一個數字身份硬塞進協議中。
這些人有時?候真的是只看見樹木看不見森林。
近年來,關于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的可替代性,已經有了一場無休止的爭論,因為如果被追溯至惡意使用,它們可能會變得“有污點”。區塊鏈的透明度已被證明是執法機構無法支配的有用工具,而黑客們大多發現,要將他們的贓物轉換為“有用的”法幣遠非易事,因為交易所將他們可見的錢包地址記錄列入黑名單。
但“錢”本身肯定不可能是“干凈”或“骯臟”、“好”或“壞”?當然,它只是一個愚蠢的對象(或數據庫,或“區塊”條目)?當然,只有交易方的身份才能被認為(盡管是主觀的)是好是壞?這并不是一個新穎的辯論。你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英國法律案件,可以發現這一切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被爭論過了(并被糾正)。
撇開扎克伯格對Diem的真實意圖不談,值得慶幸的是,對于去中心化身份(DID)在加密和非加密領域的未來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我并不是唯一持有這種觀點的人。
自我主權身份和科技巨頭
盡管任何知名科技品牌對比特幣的興趣都會在加密推特上引起興奮,但微軟早在2017年就開始探索數字身份,作為其選擇的“區塊鏈”用例,這一事實卻沒有引起多少關注。
并不是說加密行業的其他人沒有同樣認識到這將成為一個關鍵的基礎設施。像Civic(2017)和GlobalID(2016)這樣的項目已經發展了好幾年,而自我主權身份的話題再次被高度重視,因此個人——而不是一個龐大的中央數據庫——保持對自己身份的私人控制,由自己決定與誰(而不是科技企業集團決定)分享這些信息。
隨著數據保護成為監管機構面臨的一個問題,以及大多數擁有在線用戶群的公司面臨的一個挑戰,你可能會認為這些想法會被監管機構和公司接受。
也許,只是也許,如果加密行業證明它可以建立更安全、更強大的系統,監管機構會加入我們的陣營。這些系統需要滿足在點對點支付中識別交易方的監管要求,并通過這樣做,使更多機構參與者能夠安全進入加密市場,其合規官員晚上也能休息了。
畢竟,如果去中心化的數字身份盛行,谷歌和Facebook的損失最大。沒有我們的數據,他們就完蛋了。
對于當前萬維網聯盟(W3C)關于去中心化標識符(DID)1.0版本的審查呼吁的回應,已經聽到了各種各樣的異議。
火雞是會故意投票支持圣誕節,還是最終不得不找到一種方式來應對不可避免的情況,就像90年代的大型電信公司所做的那樣?當時他們強烈反對Skype等使用VOIP的初創公司可能會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免費電話服務的想法。
我的直覺是,一旦有了正確的工具,大眾將最終贏得勝利,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戰線已經劃定。拿起爆米花,坐好。這場斗爭才剛剛開始,還會持續好幾年,但當它結束時,世界各地的加密貨幣迷們可能最終會看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全球采用。
Cointelegraph中文作為區塊鏈新聞資訊平臺,所提供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ointelegraph中文平臺立場無關,且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Tags:EFI加密貨幣DEFIDEFDEFI S價格加密貨幣走勢市場XDEFI Governance Tokendefi幣種
在IC鏈上開發雖然Motoko可能是最擁有優勢的編程語言之一,但是在開發者層面來說Motoko作為新興編程語言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
1900/1/1 0:00:00巴比特訊,10月22日,2021杭州云棲大會上,螞蟻集團旗下螞蟻鏈宣布升級區塊鏈架構,在新架構上,隱私計算成為一種原生能力.
1900/1/1 0:00:00在十多年時間里,區塊鏈作為一種經濟高效、安全且快速的方式來進行各種商業交易已成為主流。從跟蹤資金和貨物的流動到智能合約,身份和認證.
1900/1/1 0:00:00本文來自CNBC,原文作者:LaurenFeinerOdaily星球日報譯者?|念銀思唐摘要:-風投公司AndreessenHorowitz的高管計劃本周在華盛頓與國會山和白宮的官員會面.
1900/1/1 0:00:00不出意外,美國知名ETF提供商ProShares發行的比特幣期貨ETF將很快在紐交所上市。根據Coindesk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內部會議中已經批準了該ETF.
1900/1/1 0:00:00為推進和規范在線訴訟活動,完善在線訴訟規則,依法保障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等訴訟主體的合法權利,確保公正高效審理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于2021年5月18日通過《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