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晚上,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出現大規模宕機,據傳超過15億Facebook用戶的數據正在一個流行的黑客相關論壇上出售,數據包含用戶的姓名、電子郵件、電話號碼、位置、性別和用戶ID。
其實這也不是Facebook等第一次爆出如此嚴重的用戶隱私信息暴露的事件了,今年4月份,Facebook的服務器就遭到了攻擊,導致3天內被曝光了5.33億用戶個人數據,其中涉及106個國家和地區,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戶在臉書的賬戶名、位置、生日以及電子郵件地址等信息,極其詳盡。
在這種背景下,與傳統賬號模式不同的去中心化賬戶體系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全新的思考和想象空間。
什么是DID?
在傳統互聯網世界中,我們已經熟悉了諸如手機、微博、微信等一個個以賬號形式存在的互聯網身份,這些不同生態條塊分割的身份都由一個個對應的中心化互聯網服務商管理保存,也由此無法避免對應的中心化隱患。
Facebook支付和金融服務部門及產品將整合到Novi品牌:10月29日消息,Facebook支付和金融服務負責人David Marcus發推稱,“隨著Facebook更名為Meta,我們正在將支付和金融服務部門及產品整合到Novi品牌下。讓我來解釋一下這將意味著什么:十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通過我們的應用程序促進支付,在過去的12個月里,我們的產品已處理超過1000億美元的交易。這些體驗包括在美國通過Messenger進行個人對個人支付,在巴西和印度通過WhatsApp進行個人對個人支付,支持我們的捐贈產品,為商家結賬提供便利,使廣告客戶能夠輕松購買廣告,現在還允許通過Novi試點進行xborder支付。這些產品中有些屬于Facebook Pay品牌,有些是無品牌的,我們的錢包是以Novi品牌運營。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在Novi品牌下統一所有現有和未來的支付和金融服務體驗。隨著這一變化,我們也將組名從F2(Facebook Financial)變更為Novi。我們的使命仍然是讓世界各地的每個人都能進入世界金融體系,以加快金融包容性和經濟賦權。我對未來感到興奮,Novi將發揮作用,使人們和企業能夠以更多更便宜的方式轉移資金,并在元宇宙中為創作者和消費者進行創新。”
據此前報道,Facebook宣布更名為Meta,股票代碼將從12月1日起變更為“MVRS”,其元宇宙將支持NFT。[2021/10/29 6:18:33]
除了這些服務節點有權關閉我們的賬戶,并使我們同時喪失多個站點的身份之外,更嚴重的是集體的隱私泄露問題——中心化的架構注定其隱私泄露幾乎一旦發生就是無法避免的大事件。
聲音 | Abra首席執行官:比特幣ETF的推出將比Facebook的Libra快:據AMBCrypto今日報道,加密投資應用Abra首席執行官Bill Barhydt在最近的采訪中表示,他很驚訝比特幣ETF今年不會出現,如果高盛等公司決定這樣做,ETF可能會重見天日,因為它們似乎是SEC愿意支持的公司。Barhydt還稱,SEC的批準并不是加密貨幣領域的“終結和全部”,因為零售消費者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相同的風險敞口。Barhydt相信,比特幣ETF的推出將比Facebook的Libra快。[2019/11/14]
而DID,也即去中心化身份體系,則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實現讓數字身份真正成為用戶自己擁有并支配,就像我們把身份證、護照、戶口本這些紙質文件放在自己家里小心保存,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一樣,不再有任何中間人完全擁有用戶的身份和數據,可以較好避免上面的困境。
具體來說,在DID的框架中,個人可以擁有一個包含所有這些信息并單獨管理的數字身份,而不是由多個集中式提供商管理多個數字身份,同時無需信任第三方對其進行保管,未經所有者明確同意,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將這些身份用于任何目的。
動態 | Facebook再為Libra聘請兩名游說人士:據本周提交的游說披露文件顯示,Facebook又聘請了兩名游說人士,以幫助說服那些威脅要阻止其推出加密貨幣的議員。Hollier Associates LLC總裁William Hollier透露,他從8月底開始就區塊鏈政策等問題為Facebook游說。此外,Williams Group的Michael Williams從7月中旬開始為Facebook進行游說,他之前是瑞士信貸證券的董事總經理。(彭博)[2019/9/6]
我理解它就是真正把個人的隱私權、數據權交還給每一個人自由掌控,不再像當下互聯網巨頭那樣手握本該屬于用戶的隱私、數據,自己去融資、上市、進行殺熟等商業活動,而用戶作為貢獻者卻并沒有享受應有的回報。
所以在Web3.0時代,借助DID用戶將對個人的身份和數據擁有更多控制權,雖然區塊鏈不是DID技術的必選項,但區塊鏈技術能夠助力于DID,避免很多爭端問題的發生,且能夠以更低成本維護數據的可信性。
聲音 | 羅金海:Facebook?Libra短期會刺激比特幣的價格增長,長期會削弱比特幣的價值 ?:在“火訊Facebook Libra周”線上沙龍上,量子學派創始人、2140加密社區發起人 羅金海在談及Facebook Libra對比特幣的影響時表示,Facebook?Libra目標鎖定的是穩定幣,表面上似乎不受影響。但比特幣長遠的目標就是穩定幣,如果比特幣成為不了穩定幣,就不可能成為數字時代的支付貨幣,那它本身的價值會大打折扣。從兩個維度來看:短期Facebook Libra會幫比特幣干掉許多競爭幣,長期Facebook Libra仍然是比特幣的競爭對手。
Facebook?Libra短期會刺激比特幣的價格增長。Facebook?Libra長期會削弱比特幣的價值。當然要看Facebook?Libra是否成功,在多長的時間內成功。[2019/6/22]
具體來講,基于區塊鏈的DID方案具有3點優勢:
個人數據所有權
基于區塊鏈避免了身份數據被單一的中心化權威機構所控制,每個用戶的身份由其所有者自己控制,個人能自主管理自己的身份,不需要依賴于提供身份的應用方。
現場 | 前OFAC主任:OFAC將通過懲罰加密行業成員為該行業上一課:金色財經現場報道,今日在CoinDesk 2019紐約共識大會有關“當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遇到加密貨幣”的討論中,前OFAC主任、Morrison&Foerster律師事務所國家安全實踐聯合負責人John Smith稱,該機構將通過懲罰加密行業的一些成員為該行業上一課。對于執法行動,OFAC越來越具有侵略性。來自OFAC的寬容度很小,即使你犯了錯誤,OFAC也會說你本應該知道的更多。[2019/5/14]
完全的隱私權
用戶不再需要通過電話號碼、身份證等信息注冊賬戶,用戶使用去中心化身份意味著用戶的隱私將不會再被中心化的平臺竊取并通過這些數據去作惡,造成像我們經常遇到的交易平臺客服之類的騷擾。
便捷性
用戶只使用一個去中心化身份就能夠訪問并參與區塊鏈的項目,這降低了用戶進入區塊鏈世界的門檻,另外還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就像我們目前用MetaMask錢包就可以登陸、享用幾乎所有的DeFi、NFT等DApp應用服務,而在傳統的互聯網生態中,我們卻擁有微信賬戶、網易賬戶等一個個條塊分割的賬戶,這也是Web3時代的必然發展趨勢。
DID可以賦能哪些區塊鏈場景
簡言之,DID本身就是致力于整合已有的、盡可能多的每個用戶的身份信息,創造一個不局限于任一割裂平臺的數字身份,這樣的數字身份也將最終超越Web2.0上的云端身份,跨平臺身份,實現一個全面的個體身份認知體系。
而DID的信息聚合后不僅能夠帶來上述的優勢,同時也可使得用戶的數字身份更加豐富和立體,甚至可以衍生出一站式解決獲取不同區塊鏈網絡DID數據的方案,聚合用戶在不同區塊鏈中生成的身份數據。
最直接地,對目前咱們區塊鏈用戶來說,個人鏈上的資產、交易記錄、行為數據等也都相當于一座「沉睡的金礦」,其中的隱藏價值并沒有一套成熟的信用體系去將其挖掘并量化,從而使得大家在區塊鏈和數字資產上積累下來的信用基本處于浪費狀態。
不過DID在目前的區塊鏈世界中似乎面臨著和現實世界相似的「條塊分割」困境:雖然從資金體量、用戶數據層面看,以太坊都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但波卡、Solana、Terra等其它區塊鏈也并非可以直接忽略,而目前不同鏈彼此之間留存的數據就像一個個孤島。
所以如果在DID搭建的過程中僅僅將眼光放在以太坊上無疑是不公平的:譬如除了一部分資金在ETH、BSC等公鏈上進行,還有一部分可能在Solana、Terra鏈上進行“耕種”。
那在這種情況下,僅以ETH上的資產狀況和行為數據來評判個人的鏈上信用,無疑是有失偏頗的。尤其是在目前各家發展體量都不斷膨脹的背景之下,結合不同區塊鏈上不同角度的信息,往往才可獲得更全面、更有價值的信息。
因此基于DID的DeFi、NFT等DApps完全可以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例如具有良好償債歷史的實體可以從抵押品較少的借代平臺獲得貸款,或者新的DeFi項目可能會阻止機器人利用其針對人類用戶的空投等等充滿想象空間的新用例。
譬如參照芝麻信用分體系的諸多評判維度,根據鏈上的資產狀況和行為數據等最直接的考量因素享有信用權益——在DeFi抵押借代中,利用個人鏈上信用獲得抵押率折扣等等,這種情境下DID就是很多DeFi產品服務的基礎支撐。
并且DeFi世界的無抵押信用借代只是一個很典型的小例子,在DID加持下,普通用戶鏈上數據的價值不再沉睡,可以基于身份和信用為杠桿體驗更多的DeFi產品服務。
DID的「新基建」屬性
信用一直是門大生意,在現代金融體系中,最主要的核心驅動就是信用要素,現代金融本質上也都是構建在信用之上的各種衍生玩法。
在DeFi體量已經突破1100億美元的背景之下,接下來的新一波爆發注定是在DID基礎之上。所以如果區塊鏈網絡中實現了身份信用,就可以催生出大量的金融產品,從這個角度講,DID其實就是在其中扮演關鍵的「新基建」角色。
與此同時,傳統互聯網巨頭也一直沒有停止它們自己的布局,自DID誕生以來,萬維網聯盟(W3C)就開始了DID的規范制定,目前微軟、IBM等都提交了各自的DID協議方法,并相繼推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微軟
2018年2月,微軟宣布將DID作為公司的區塊鏈戰略切入點,同年10月發表《去中心化身份》白皮書。
隨后2019年5月,微軟發布了ION(IdentityOverlayNetwork,身份覆蓋網絡)的去中心化身份(DID)網絡的早期預覽版。業界人士認為,如果微軟把DID功能預設到微軟的硬件產品中,很有可能像當年Windows95操作系統一樣,起到廣泛的普及作用。
IBM
IBM也布局了多個與分布式數字身份相關的項目,其中包括IBM與HyperLedger共同發起的Indy,HyperledgerIndy的項目Sovrin是企業級方案的先行者,對于企業需要立刻部署基于開源技術的DID具有優勢。
IBM與SecureKey以及加拿大數字身份生態系統成員正在搭建的區塊鏈身份驗證網絡,Visa也于2019年第一季度與IBM聯手推出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身份識別系統用于改善跨境支付安全。
小結
總的來看,除了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布局之外,目前區塊鏈行業中探索DID去中心化身份的配套解決方案也越來越多,作為Web3.0時代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DID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是行業的關鍵「基礎設施」。
從去中心化的身份框架,到數據管理應用,再到數據交換平臺,基本可以在邏輯上形成閉環,從而讓用戶徹底擁有屬于自己的完整去中心化身份,掌握自身數據,有效地利用和發揮數據的價值,為更多的多元化應用場景奠定基礎。
或許在Web3.0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的背景之下,DID正開始構建一個基于個人身份的全新網絡體系與創新玩法,讓我們持續予以關注。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核心閱讀 區塊鏈技術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取證、存證流程,為著作權保護提供了新的保護方案,該技術的合理有效運用,能夠推動版權行業環境建設,為版權行業營造良性生態環境.
1900/1/1 0:00:00據TheBlock10月13日消息,經紀和投資銀行公司MakorGroup完成1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后估值為2億美元.
1900/1/1 0:00:00據北京商報10月18日報道,湖南金融發布消息稱,央行長沙中心支行副行長樓航在長沙市首個數字人民幣特色示范區——“三一科學城”特色園區啟動儀式發言表示.
1900/1/1 0:00:00盤點區塊鏈這些年的發展,從最初的比特幣、以太坊到跨鏈、DeFi,再到今年以來的NFT和元宇宙等,新事物在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等也陸續參與進來,區塊鏈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00/1/1 0:00:00來源:易凱資本 作者:王冉 原標題:《易凱資本王冉|關于元宇宙:一場對話,沒有標題》 觀點提要 關于元宇宙 1 /主要觀點: 1??元宇宙可能比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還要大.
1900/1/1 0:00:00金色財經報道,10月20日,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了《吉林省新職業職稱評審實施意見》,其中包括新業態區塊鏈專業技術資格評價基本標準條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