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OKB > Info

國建Nova:虛擬世界里建造浪漫建筑_人工智能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本文萬向區塊鏈蜂巢研習社第71期,國建團隊管理員會議主席NOVA的分享內容。NOVA在直播中分享了虛擬建筑作為新興概念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刻是怎樣的現狀,以及應該如何理解它的本源內核。以下為分享全文,僅代表嘉賓觀點,不代表萬向區塊鏈立場。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一些過去九年加上最近半年以來的經驗,尤其是這半年來的新思考。

演講主題更多關注在虛擬建筑,以及虛擬建筑作為新興概念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刻是怎樣的現狀,以及應該如何理解它的本源內核。

今天主要圍繞幾件事情進行討論:

第一,建筑在虛擬中的新使命。

虛擬建筑本身比較抽象,但是我會嘗試跟各位解釋一下我認為的虛擬世界中建筑的本源是什么?為什么要在虛擬空間中做建筑?這些建筑本質上是否與現實建筑存在不同?

可以先去思考一個問題,建筑本身服務于什么?無論是現實的建筑,還是虛擬建筑,還是文學作品中的幻想建筑,它們服務的是什么?

我個人包括我的團隊認為它服務于這些東西:

場所,建筑應該服務于特定的人類活動。什么是特定的人類活動呢?好比我的家就是用來給我居住、會客這些特定人類活動服務的。因為這些特定人類活動的區別,我的家會被分成臥室、客廳、廚房、餐廳這些基本單位。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一個特定空間必然是為了服務某一個特定的人類活動而去設計建造的,如果沒有本源的人類活動,空間無從設計,也沒有必要設計。

我們經常會在公共建筑看到一些紀念碑、紀念館、雕塑群,這些又是什么?在更廣義上來說也是建筑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是狹義建筑中局限在空間設計,或者更加學術的設計理念里去,更多面向藝術方向。其實整個是作為人類審美活動的課題和標的而存在的。

進一步看一些國內比較著名紀念碑的時候,會發現它實際上跟群體共同意識連接在一起,比如說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包括社會上對于正義或者其他普適價值的共識,最終通過建筑、雕塑具象化,讓它變成群體思緒的凝結物。

現在看下來,至少說現實中的建筑大概率是服務于這些東西的。

虛擬建筑在這一點上會有什么樣的區別?在這個階段下,虛擬建筑是對現實建筑的一次同源異化,為什么是同源?為什么是異化?我做一下解釋。

同源異化解釋到能理解的概念是強化了現實建筑中的某一些屬性,但是又弱化了其中的另一些屬性,從特定的人類活動角度分析,虛擬世界中不需要進行睡眠,也不需要進行餐飲,更不需要去洗手間。

相應的這些需求在一個空間里是不存在的,這些人類行為是顯少存在的。當然可能有人會表演睡覺,這是另一說了,他在沉浸式地體驗角色扮演。

美國建議:對被指控竊取加密數字貨幣的夫婦罰款1億美元:2月9日消息,美國建議對被指控竊取加密數字貨幣的夫婦罰款1億美元。據此前消息,美國要求法官勿要釋放兩名被控涉嫌加密數字貨幣盜竊的人員。(華爾街見聞)[2022/2/9 9:39:56]

實際上在這個空間里的社交興趣、炫耀展示、交互性娛樂需求又會放大。因為確實虛擬空間能夠給我們在現實中不能有的或者更多樣的社交娛樂手段,在這一層上,空間設計的虛擬就產生了異化,使得空間設計的結果也發生了不同。至少說,當你需要建造一座虛擬住宅的時候,你是不需要為它設置衛生間和臥室。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在虛擬世界中是否會有辦公需求?我猜測沒有,是否就不需要在虛擬世界中新建像現實生活中這么大量的寫字樓了呢?這是一個點。實際上因為我們在虛擬世界中追求了一些更加精神層次、更加意志層次的東西,所以審美標的的雕像、群像紀念碑建筑需求會被放大,而且因為它脫離了物理世界的規則,使得我們可以容納更多藝術性元素去進行更加夸張的表達。

因此可以看到現在大量虛擬地塊上在進行著一些帶有很強烈藝術色彩的紀念碑式創作。現在在虛擬世界產品中都能看到大量地塊在做這些事情。

當然,這里會有一個小弊端,一開始在線下演講、團隊內部分享的時候一直跟人說一件事,我是從互聯網產業出來的,越做互聯網會越討厭互聯網,它的根源在于互聯網社交、互聯網活動壓扁了人,把原本豐富的人格壓扁成了一張標簽紙。確實通過微信、其他類型的即時通信工具、社交網絡可以進行快捷和自由的表達,但代價是表達的意涵豐富度大幅度下降。社交對象將無法特別明確、特別完整地認知到我這個人格的完整程度。

確實,當每個人都被貼上“標簽”的時候,會非常方便地在人群中找到和我們貼了同樣“標簽”的人,以至于使我們的簡單共識能夠非常快地實現。

但是,正因為這些標簽的存在,它已經被壓扁了,導致我們無法將它重新具象化。文字語義可能說我是“二次元”,三個字代表了我一系列的行為。但是當你真的將“二次元”三個字重新具象化到標的、具體建筑商的時候你會發現無從下手,或者真的這么做了之后會發現原本的標簽化共識因為具體的誕生而瓦解了,不是所有標簽體系下的人都喜歡具像事物的每一個方方面面。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雖然在語言環境下共識很容易被達成,但是真正需要將共識凝結到地標上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問題、出現了一個鴻溝難以跨越。也使得群體或個人的群像思維個性化這一點在虛擬世界中難以實現。

總體上來看,現在階段里虛擬建筑更多承擔的責任、使命是提供虛擬事件發生的舞臺。新使命在這里,可以認為接下來在這個使命下,設計的核心是人類活動。

為什么這么說?可以首先拿出來一張城市的地圖,是紙質最好,沒有紙質的話可以隨便找一個目前地圖產品截圖打印出來,最好是家里面附近的,可以做個實驗。

深圳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將運用區塊鏈等技術推動多式聯運公共信息互聯共享:交通運輸部網站9月2日發布關于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同意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交通強國建設深圳市試點任務要點中提出,在港口城市近距離內陸港體系建設中創新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疏港鐵路運維和服務模式。運用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多式聯運相關方信息,推動多式聯運公共信息的互聯共享。(澎湃新聞)[2020/9/2]

拿一支黑色粗一點的馬克筆,把紙質地圖上的住宅小區全都涂黑,把辦公區、寫字樓這些地方涂黑,餐飲區像美食街這些地方涂黑,如果是綜合性的mall,底層是有餐飲街的,這個無所謂,畢竟有購物和文化活動的東西在里面承載。

把這些地方涂黑了之后再來看整個社區還剩下些什么,還剩下的這些東西差不多就是在虛擬生活中人類活動的大致范圍,可以大約推之在虛擬世界中應當對這些類型的建筑與空間設計有需求。

虛擬建筑的使命就是服務虛擬的“新活動”。為什么用了“新”字?線上虛擬活動與線下活動無論從舉辦周期、交互方式、場地、流程這些事情上,都會有本質上的區別,使得它變成了一種全新的活動形式。

而接下來去研究的方向是一場關于Metaverse/元宇宙的文藝復興運動。

過往有一段迷惘的時期,歷史上那次文藝復興終于發現人才應該是所有努力、所有想象、所有規劃建設、知識最終的目的,“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這一點被喊了很久。

實際上歷史又是很回環往復的狀態,我們可以看一下元宇宙萌芽發展期經歷的事情。

一開始緣起于技術崇拜,以及代碼抽象、機器語言、神秘主義的崇拜,我們在崇拜這些東西,覺得這些東西像“圣火”一樣,給我們照亮了新的時代,這些技術都是很神圣的,很讓人推崇的東西。接下來開始用這套新的語言體系理解這個世界,開始解釋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包括通信、交流、交易、展示,開始用新的語言體系來解釋這一切。

而到最后會發現一個點,越多用新語言復刻人類世界、復刻社交行為、重新構建這一套人類社會,越會發現我們所追求的價值本源并不在一串串代碼里,也不在3D模型、動畫里,我們追求的東西一定是肉身凡胎的人,或者他腦中思想所想的那些個人性的東西。

到最后,可以預見元宇宙探索一定會進入新的文藝復興時期,到這個時期的時候可能會重新定義作為人類,人類的人格將以怎樣的方式存在,主體性依托在什么樣的位置,會重新審視這幅肉體,又會重新審視思想又會在哪些領域延伸出觸手,又能控制哪些個世界。

比如說《銀翼殺手》是仿生人夢到電子羊這些東西,我現在回答了,實際上我們不需要以傳統的現實世界中的思維方式復刻性地理解虛擬世界,不眠不休的虛擬人自然不可能夢到仿生羊,他不睡覺。

人大代表孫丕恕提出《關于用區塊鏈技術助力質量強國建設的建議》:圍繞利用區塊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認為,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用大數據為企業賦能,是幫助企業樹品牌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發揮“質量碼”的效能,孫丕恕提出《關于用區塊鏈技術助力質量強國建設的建議》,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托“質量碼”服務體系建設區域公共品牌服務平臺,提高企業質量信息透明度,打擊侵權假冒,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地方產業升級;建設“質量碼”服務平臺,基于產品一物一碼,幫助企業打通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全部環節,實現企業供應鏈數字化管理和企業生產經營能力提升,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人民網)[2020/5/22]

接下來分享我對虛擬空間世界建設研究的預想。

首先,逐漸會發現對現實世界進行了模仿,把它模仿進虛擬世界中,這個事情本身并不性感。就像剛才說的,現在有很多品牌方在虛擬空間中建立自己的形象總部、形象展廳,甚至還有一些個人在虛擬世界中請專業建設團隊為自己設計住宅。

但實際上來說,這些東西更多是基于我發現了新大陸,它作為虛擬空間,我對它抱有一定的熱情與新鮮感,在沖動的狀態下進行了消費、投資。

但是話說回來,原本思維定勢中認為某一個地段很好,我想買這兒的房子,某一個商圈很棒,我想在這兒開鋪子,這是線下商業模式、生活方式帶來的固有思維印象。

這些思維印象在虛擬世界中是否還成立?它所暗示的邏輯關系在虛擬世界中是否還自洽?如果是刨根問底地問自己一些問題的話,你會發現現在大家所嘗試的很多事情真的都只是頭腦一熱、一沖動做了。當然可能會起到啟示我們的可能性,但長期來看并不是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

實際上,人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有獨特性的活動,包括最近到JustinBieber在Wave里開了一場自己的虛擬演唱會。

在虛擬空間里,使原本那種愛豆在臺上唱,下面粉絲在瘋狂蹦、尖叫看起來交互性很強,但實際上中間還隔了一群保安的交互方式,躍遷到了在虛擬世界中可以全方位各角度地看著我的偶像、明星為我提供各種各樣的演繹服務,我甚至可以飛在天上看他,甚至可以現場放禮花給他助興,甚至可以和現場的粉絲進行特定交互活動,使得我在演唱會下的娛樂體驗變得更豐富。

這樣看下來,至少在這幾場虛擬演唱會里,一般人類活動變到在虛擬世界中得到了進化和發展,使得它具備了一定的虛擬獨特性。接下來就會發現,我們應當追求的是具有虛擬獨特性的人類活動在虛擬世界中舉辦。

相應虛擬空間的獨特性活動自然而然將會催生出來很多面向虛擬原生活動進行的空間設計,空間設計可能會遠勝于現在所總結出來的空間設計經驗,會有一些其他發展。當然,這些其他發展現在還暫不能言明,畢竟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夏蟲語冰的事情,我沒有看過太大量獨特性的虛擬活動,還有待于先驅者去創意、思考,或者直接把事情落地辦起來。

政策 | 中央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要求推動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綱要提出,從2021年開始,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還提出將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交通發展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

據了解,《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是交通領域近年來規格最高的頂層設計,而其中最大的亮點在于從中長期兩個維度規劃大力發展智慧交通,要求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發展;構建適應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標準有效供給。[2019/9/25]

我相信,隨著活動逐漸增多了之后,自然會有大量的空間設計師開始面向空間設計虛擬總結出來自己一套設計方法,提供自己的設計服務,使得產業發展起來。

在這一切做好之后,會發現現實世界有現實世界中的活動,而面向活動自然有現實世界的空間設計方法,有空間設計學說與理論,為它進行獨特性的空間設計。

而在虛擬世界里,也有自己原生的獨特性活動,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設計方法論,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設計產業、設計從業人員。自此,它就不再依附于現實世界而存在,有自己一套獨立的體系了。

是否兩者之間完全割裂了呢?我覺得并不是,畢竟短期之內大家還是肉身凡胎的狀態活著,無非我們的思維在兩個世界中來回切換,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應該是現實世界的一次再擴容,我們開拓了一次新邊疆而已,我并不指望可以將這兩個世界平行獨立地看待,它們兩個應該是接壤在一起,甚至是虛擬世界作為現實世界的良性補充而存在的。之所以能成為良性補充,也一定是因為它有了一套獨特的體系,讓它成為了一種獨特于現實世界的體驗才能做到這一點。

現實世界有這么一大塊“餅”,而虛擬世界相當于外面又延出來一塊,使得人類意識的活動范圍又拓展了,開拓思維的新邊疆。

剛才說了很多,說到了設計虛擬空間、服務人類活動、虛擬空間設計知識/方法,這里涉及到一個問題,是否有必要將虛擬空間設計作為學科、一門知識進行研究?要去討論一些基本問題。

首先討論,虛擬空間設計有沒有可能學科化?我們知道,現實空間設計學科化已經分出了非常多的學科,像建筑學、土木工程、景觀設計、策展這些都是現實空間設計下比較獨立的學科。

虛擬空間設計本身有可能學科化嗎?

粗陋地先想一想,如何定義一個學科?

是特定類種知識的結合,知識本質是經驗,也就是經驗的集群。應當具備研究此類種知識的方法,既有蓄水池又有自己的水源,這才可能成為學科。也就是說,只要具備了知識的積累、發掘知識的方法論,有這兩種東西可以勉強斷定這一塊兒可以成為學科。

興業銀行亮相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主動擁抱區塊鏈:4月21日至25日,在福州召開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興業銀行攜近年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部分成果亮相,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關注。興業銀行始終堅定奉行“科技興行”戰略,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執守金融本源,主動擁抱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科技手段,加力推進流程銀行、開放銀行、智慧銀行和安全銀行建設,持續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客戶服務水平,為經濟建設和美好生活助力。[2018/4/23]

看一看虛擬空間設計有什么?

首先有的是一些比較抽象的,來自現實傳統建筑學的設計知識。比如說空間設計到多大的尺度下可以讓人在里面待著的時候有一些直覺上的舒適感受,包括街道應該做多寬才使兩邊的高樓不至于對我有壓迫感。再比如說通道的采光、光照應當是怎樣的,能讓我有較舒適的使用體驗,包括建筑的動線設計。如果是徒步行走的話,怎樣的動線設計能讓我在使用空間的時候變得更加便利而且舒適。

很多都是傳統建筑學里常見的知識,而且是比較抽象的知識,它們可以平移到虛擬建筑學當中的,過往發生的平移很多,比如從原本建筑學的動線知識平移到策展上,變成了策劃策展動線的設計方式。

抽象知識的平移,就像一法通、萬法通一樣,有一定的普適性,可以將一些傳統建筑學的知識平移到虛擬建筑學。

從方法論層面上,傳統建筑學、現代建筑學的新流派都有不同的對人類活動的觀察方式、總結方式,而這些方法論本身實際上是更加普適性的,不止是建筑學再用這套方法論,很多社會科學都在使用這套方法論進行自己的學科研究。也就是說,從方法論層面上,至少虛擬建筑這里有一條方法論可以作為基礎的。

再進一步,現代建筑設計教學領域已經有非常大量的軟件、硬件、設計方式資產積累下來,它們可以比較低損耗的平移到虛擬建筑空間中。甚至做效果圖、建筑渲染的工作流,反倒是更加適應虛擬空間設計的需求。

從工具層面上、從研究方法層面上、從知識積累層面上,虛擬建筑作為學科都已經有了資本。

接下來,如何聚集一批有志向于此的學生、學者進來進行研究,包括產業上如何將學術上的知識更加緊密地結合到產業里去,面向消費者、面向地產投資者,給他們提供更加適合于虛擬世界的產品,從而反哺學術研究的過程。

像剛才說到的,我們現在面對的狀況是虛擬建筑學里有20%的知識,還有20%的方法論,剩下60%的部分就像一座“富礦”一樣,方法論就是“鎬頭”,而知識的空白區域就是“金礦”,不斷用方法論挖掘新知識,就可以完成最終學科體系的建立。我相信過程會很快,畢竟產業、時代發展在催促它要做成這樣的事情。

最后我會有一些產業視角上的分享,這也是那天去提煉演講綱領時總結了一些平常跟朋友討論的話題,凝結出來最近我想給大家分享的點——“不動產動產化”。

這個詞一聽會覺得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吧,原本說我可能在路邊開一家烤腸店,是我自己在地上建了棟房子,開了小櫥窗,在上面放3個烤腸機開始烤腸,過路的路人就從我這兒買烤腸走。

有沒有人見過那種可以把小房子直接安四個輪子變成移動的烤腸車,就像在北美賣Taco的時候會有Tacotruck,前面是卡車車頭,后面是工作間的架構,相當于店可以開在任何他想開的地方。

常見的房產一般會說成“不動產”,房屋著定在土地上,不能輕易移動,當然目前也有移動它的方法,在網上可以看到移動大樓的視頻,會在下面裝巨型的活塞和履帶機構將樓平移走,而且這種情況還得是樓本身足夠穩定、足夠結實才有可能做這件事情,而做這樣一件事情的耗資很有可能比拆掉這棟樓重新建一棟還高。除非要保護一些特別珍貴的歷史建筑,或者特別有紀念性意義的建筑,否則應該不會動用到這種方式。

這里還會產生幾個問題:

第一點,因為房屋相當于長在了地上,一旦地權發生了變化、發生了轉移,房產將會面臨比較大的權利變更帶來的其他外圍風險。雖然在《合同法》包括其他的債權法律上經常會提到“買賣破租賃”的事情,包括兩人處置權利不能影響第三人的事情。但是糾紛的成本、糾紛的風險依舊還在。從整個社會低風險運作的角度來看,仍舊是不值得被鼓勵的事情。

第二點,為什么總說房地產?因為在現實不動產領域,房地就是一體的,你想建房一定得先拿地,不可能把房子建到空中去,就算是空中,下面還有地,地的所有人還是可以主張對于空域的管控權利,所以一定是像連體雙胞胎一樣連在一起的事情,所以一定是“房地產”。

如果想把地皮進行二次利用,像現在常見的拆遷事情,地上的建筑要么已經太老了,要么已經影響到城市發展或者想要進行更加高效率開發的時候,我沒有其他辦法,我要么把工廠舊改變成辦公室,這是舊改的方案,要么直接推平整地重新建一座樓上來。這些事情都使得不動產市場的流通性、沉默資產變得很多,而且風險也會變得相對較大。

虛擬房產本質上是不動產嗎?分析一下很明顯,不可能是。為什么這么說?虛擬房產的施工成本是很低的,大部分成本集中在設計成本上,不需要起重、挖空、打樁、澆鑄這些繁瑣的施工工程,現實中市工商最大頭的成本不在設計,最大的成本在工人,以及施工材料的花費上,這些才是做一棟建筑最大的成本。當然,如果你不計算拿地的那部分錢也是成本的話,這部分成本就是最大的成本。

其實虛擬建筑在拆解拆分的時候是不損耗建材的,在現實中要拆一個房子如果很高的話可能要爆破,矮一些也需要用一些破拆機,用大推柱打碎,最終拆成碎磚或者碎的水泥塊。這些東西相當于原本投入的建材基本全毀了,沒有再利用的事兒。不太可能把這面墻、樓板整個拆出來、整個門拿下來,甚至把一整個房間拆走,在現實世界中做不到。

但在虛擬空間里很容易,因為當時房子差不多是模塊化搭起來的,中間也沒有拿520粘起來、水泥澆鑄起來讓兩個東西連在一起的操作,沒有,想怎么拆怎么拆,拆了之后在另外一個地方還能原模原樣組裝回來,沒有問題。

第三點,房屋和土地之間沒有必須的連接關系。如果說虛擬房屋沒有土地,就作為獨立的有超鏈接導向的房間存在,能不能存在?當然能存在,點一下長鏈接就進入到這個房間了,房間不附著在任何土地上,像飄在賽博空間虛空里的房屋一樣,可以的。這時候開始看明白了,這些房屋好像不需要跟土地有這么強的連接。自然而然當然可以動,甚至可以存在U盤里隨時拿著它走,這怎么能是不動產呢?這是動產。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虛擬空間中的土地是“插槽”,而房屋是插在插槽里的“插頭”,只要插槽還在,自然可以插一些各種各樣合適的插頭進來,它們兩個之間是沒有強制綁定關系的。

這樣理解虛擬房屋、虛擬地產有什么好處呢?

可以讓土地價值回歸于原本該回歸的0。很多現在正在炒虛擬土地的朋友都不太愿意聽我說這個說法,但你仔細想想看,這個東西就是殘酷的真相。

一般來說從勞動價值學說、古典經濟學,亞當斯密和李嘉圖那一派思路去看的話,地上的收益主要來自于地租,而大衛·李嘉圖自己的理論里講過:一塊地的地租應該取決于此地上的收益對比此國內最貧瘠土地之間的收益差。

也就是說,價值一定是比較出來的,而收益差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他也解釋過,比如說修建了灌溉工程,或者說有工人宿舍,有一系列的補墻的東西,而補墻的東西又是什么呢?補墻的東西是我在地上投入的資本,地本身沒有價值。

當我們想買一塊地的時候,實際上買的是這塊地上投入的資本,而現實世界中買一個房子,房子本身造價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地段很好,一般說有地鐵或者旁邊的小學還不錯,離商場比較近,商務便利。無論是地鐵、小學、商場,本身都是社會、大眾、個人在地上投入的資本,而這部分資本對周邊的地域形成了外延影響,使得大家能共享到這部分資本的投入。

在這種情況下交易周圍土地的時候,實際上是在交易那部分資本帶來的地上增益。這時候土地價值當然是0,如果現在去西藏最貧瘠最沒有人煙的地方,拿大約1平方米的土地,請問有誰會針對這1平方米的土地管你要1分錢?就是這樣的事情。或者說我們去撒哈拉沙漠里找一塊1平方米的土地,它的價值就是0,沒有人原以為它付錢的。

把土地價值歸零之后大約知道投資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呢?應當是土地上凝結的人類的勞動,要么說是資產,要么說是物產,一定是這些東西。這時候會更加理性地看待建筑,建筑本身才是我真正要投資的東西,它好不好用、它美不美觀、它能不能服務特定的功能,這才是我對它性能、投資價值、使用價值的考量主要維度。

回到主要維度之后要考慮另外一件事情,當我不再需要將核心投資物牢牢附著在土地上的時候,對于場所經營者來說這是一個好事。因為在現實的狀態下,我如果想在虛擬世界中要經營虛擬鬼屋,就需要先買一塊地,再在地上建鬼屋。但這里面是伴隨著風險的,你只要是經營,一定會伴隨著風險,虛擬鬼屋運營的不是很好,大家不是很喜歡,我不想做了,把鬼屋拿走,地還得想辦法賣出去,不然地就砸我手里了。

但是地天然不是流通性非常好的資產,這樣對每一個場所經營者來說,在考慮從事一個事業之前,都有一個沉重的負擔需要考慮,我是否要為了這件事情花一大筆錢買一塊地?如果這兩者能脫離的話,就又不一樣了,我無所謂,反正我這兒有一個鬼屋已經建好了,那邊有一個地,我現在租下來它,把我的鬼屋插上去經營,大不了給地主一些租金,因為租金對我來說不是投資,就是成本。

如果這個地段人流不是很好,自然流量不是很好,我換一個更加旺盛的地方,把房子拔起來,放在旺盛地段的插槽上,付那邊的租金。對我來說,轉換的過程都是在成本模塊上進行的轉換,而不是考慮已經投資的資產不需要利用了怎么處置的問題,不需要經營者再考慮。

最后能得到怎樣的結果?地的所有人享有他的收益,經營者降低經營決策與平常資產處理的負擔,消費者和服務接受者也能更加便利、更加廉價、更加低成本地獲得經營者提供的服務和產品。確實總體來說經營者的經營成本在下降。

城市、社群空間里的產業分布、經營活動變得更加靈活,不會有突然某一個街區變得死氣沉沉的,就像美國底特律那樣。也不會說某一個旺盛的街區因為持續旺盛搞得大家卷起來了,地租瘋狂往上漲,成本很高。畢竟它是靈活的,不會逼著那些個原本負擔不起這么高租金成本、地價成本的經營者沒辦法搬不走只能在這兒待著,沒有這種事情了。城市市場將會變得更加靈活,而城市里的體驗也會變得更加好。這是我理想中的“光輝城市”狀態。

到現在分享了這么多,后半段有一些最近看的產業發展、思考總結,以及與朋友聊天總結出來的想法,可能會有些許謬誤、判斷失誤,甚至想的方向都是錯的。如果有啟發的話太好了,沒啟發的話就當聽個悶。感謝各位的聆聽。

Tags:區塊鏈數字貨幣元宇宙人工智能區塊鏈適合什么人做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區別在哪元宇宙幣種有哪些人工智能chatGPT

OKB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以太坊上推出NFT系列,展覽盈利將幫助學校接入互聯網_NFT

據Decrypt12月11日消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天宣布在以太坊推出一系列NFT,以紀念該聯合國機構成立75周年.

1900/1/1 0:00:00
觀點 | 慈善領域是時候擁抱數字貨幣了_加密貨幣

市場上的加密貨幣數量從2014年的500種激增到7年后2021年10月的近7000種。據報道,14%的美國人——大約相當于2120萬人——已經購買了某種形式的加密貨幣,全球估計有超過3億加密貨幣.

1900/1/1 0:00:00
美國OCC在銀行風險報告中強調數字資產_OOKS

據CoinDesk12月7日消息,美國貨幣監理署發布了2021年秋季的半年度風險展望報告,概述了該機構認為銀行應注意的主要風險和新興風險.

1900/1/1 0:00:00
音樂流媒體平臺Audius允許用戶在推特、Discord等社交媒體展示NFT_TOM

據Cointelegraph11月23日消息,基于區塊鏈的音樂流媒體平臺Audius發布新功能,允許藝術家和歌迷在各種博客和社交媒體平臺上嵌入NFT.

1900/1/1 0:00:00
案例分析 | 基于區塊鏈的物流解決方案_SDT

科技進步與數字化的發展促成了所謂數字經濟的形成,不過對這個術語有許多種解釋,根據其中一種解釋的說法,數字化被理解為一種在混合現實中運行的經濟體.

1900/1/1 0:00:00
ZK Rollup擴容方案StarkNet Alpha上線以太坊主網_ALA

巴比特訊,11月29日,StarkWare宣布推出的以太坊Rollup擴容方案StarkNetAlpha已上線以太坊主網。開發者可以在StarkNet上部署他們的合約.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