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量子位
作者:金磊賈浩楠
金磊賈浩楠
這年頭,連造車都搞進元宇宙里去了???
瞧,一位外國小哥頭戴VR,手持設備,就開始了一通“謎之操作”:
一位中國的小姐姐與小哥哥,也在做類似操作。
看不懂?
換個“世界的視角”,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頭戴VR設備,進入虛擬一個車庫:
把一個汽車底盤拿過來,調整好合適的大小,跟車身做個“合體”:
而且換個車身的材質、顏色等等,也就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兒。
沒錯,這就是在元宇宙里造車的過程。
△設計師在虛擬車庫里的作品
不過如果以為這就完了,那可能還真不是個什么新鮮事。
但這個“造車”,是真的可以造出來的那種。
也就是說,在元宇宙里做好設計工作,然后在現實世界里就可以生產了。
汽車品牌日產申請4個新的Web3商標,并在元宇宙中試銷:3月13日消息,日本汽車品牌日產近日在美國提交了四個與Web3相關的新商標,而其日本子公司正在元宇宙中試驗汽車銷售。
根據日產3月7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交的商標申請,新申請涵蓋了其英菲尼迪(INFINITI)、Nismo和日產品牌,范圍涵蓋虛擬服+汽車、虛擬商品商店+NFT、NFT市場+交易+鑄造、元宇宙廣告服務等。
上周,3月8日,日產日本公司宣布將對其虛擬商店“日產Hype實驗室”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示范實驗”,以在元宇宙中“研究、咨詢、試駕和購買日產汽車”。 該實驗將于6月30日截止。顧客可以通過個人電腦或智能手機“一天24小時”訪問虛擬店面。客戶可以創建自己定制的虛擬形象,在特定的時間內,甚至可以與虛擬銷售人員互動。根據公告,客戶可以通過虛擬銷售辦公室訂購汽車并敲定購買合同。(Cointelegraph)[2023/3/13 13:00:14]
△與元宇宙鏈接的數字孿生工廠
不僅如此,和以往傳統的造車不同,這次在元宇宙里產的車,不再是由一家車企主導,而是采取“去中心化”的方式。
也就是說,不論你是汽車的設計師,還是汽車的愛好者,甚至只是個消費者,現在都能參與到汽車的設計制造了。
原來,這是一項名為DeAutoHackathon,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的活動。
而且背后,還是一家來自中國智能汽車開發與制造公司——PIXMoving。
并且有一說一,“元宇宙+去中心化”和造車關聯到了一起,這在全球范圍內還是首例,在汽車發展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但也是眾多新概念匯集到一起,難免讓人打出大大的問號:能靠譜嗎?
不妨一起繼續往下扒一扒。
扎克伯格:蘋果是Meta在元宇宙領域主要對手:10月12日消息,Meta CEO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接受The Verge采訪時暗示蘋果是Meta在元宇宙領域主要對手。
扎克伯格在采訪中表示,“蘋果目前未宣布的VR平臺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Meta的系統是開放的。在每一代計算平臺中,都有開放生態系統和封閉生態系統,比如Windows和Mac,然后是Android和iOS。封閉的生態系統將它們產生的大部分價值和利潤都推給了平臺所有者,開放的生態系統讓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創造的好處”。[2022/10/12 10:32:21]
在元宇宙里怎么造車?
DeAutoHackathon這個活動,其實并不是第一次舉辦。
據公開資料顯示,PIXMoving在2018年便召集過來自全球的30多位天才工程師,在短短7天時間完成了車輛線控Hack、開源自動駕駛架構等任務。
此后的這幾年,PIXMoving也是陸陸續續圍繞著“智能汽車開發”,舉辦了各式各樣的Hackathon活動。
從官方數據來看,目前與之相關的社區,已經聚集了300多名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設計師和工程師。
雖然“花式”在變,但總體來看活動目的卻從未變過,那就是降低汽車創新的門檻。
而今年考慮到疫情等因素,PIXMoving便在全球范圍內首次采用元宇宙的形式,舉辦汽車黑客馬拉松活動。
同樣是在7天時間內,全球的參賽選手可以自行自由組隊,可以是來自設計、算法、工程領域,可以是藝術家、黑客,甚至是跨領域出身的都可以。
而且只要是參賽選手,PIXMoving都免費提供一臺VR設備。
并且基于GravitySketch等VR汽車設計工具,與全球各地設計、算法牛人一起在元宇宙里協作。
Inditex集團旗下服飾品牌Stradivariu在元宇宙平臺發布數字時尚服飾:4月18日消息,繼Zara和PullBear后,世界四大時裝連鎖品牌機構之一Inditex集團旗下服飾品牌Stradivarius也于日前在元宇宙平臺Zepeto APP上發布首個膠囊系列“Digital Fashion:wear the future now”,涵蓋連衣裙、緊身胸衣等,該系列服飾會限時免費上架供用戶體驗,原價1.9歐元至5.99歐元之間,用戶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試穿想要的產品,購買后可下載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據悉,Stradivarius成立于1994年,目前在全球64個國家擁有900多家門店。(Fashionnetwork)[2022/4/18 14:30:56]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造什么車?
據了解,此次活動要打造的車型是A00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型乘用車。
至于為什么要選擇這款車型,主要是因為它比較符合現代汽車消費的趨勢,即低碳環保、占用資源較少。
不僅如此,A00級車型在中國市場已經獲得驗證,比如五菱的MiniEV,就收獲了大批年輕人青睞。
不過與傳統車企做法不一樣的是,PIXMoving對這款產品的定位是:個人機甲。一款電子類消費品,而不是汽車。
不僅如此,PIXMoving為了保障參賽者的絕對創作權利,這次還會對每個參賽作品進行了NFT確權。
而且生產出來的個人機甲還是“刻有設計師的名字”的那種,后續賣出去的話,還有千分之二銷售的分成,上不封頂。
那么一個設計作品怎樣才能達到量產需求?
韓國男子演唱組合TXT將在元宇宙平臺ZEP舉辦運動會:3月9日消息,韓國男子演唱組合TXT(TOMORROW X TOGETHER)將于3月26日在元宇宙平臺ZEP舉辦名為“PLAY X TOGETHER”的迷你運動會。TXT將和100名粉絲將分成5隊,以TXT MV中的學校、操場和地點為主題,進行各種游戲。(雅虎新聞)[2022/3/9 13:46:41]
PIXMoving會把所用作品公開投票,能夠達到100輛的預定量,那么就會獲得量產的資格了。
而且連實車交付的排期都安排出來了,2023年交付。
100輛,對于傳統汽車工業來說遠不能稱為量產。
如果僅僅為100臺車開模、建生產線,最后分攤到每一輛車上的成本,絕對會大幅超過A00級小車的可接受范圍。
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一家車企會接這樣的單。
PIXMoving當然也不可能“用愛發電”。
元宇宙里大家“可勁造”,但還要把設計方案變成真實量產的產品,就必須要有區別于傳統車型生產開發的體系和技術。
而與這一產品概念匹配,PIXMoving還研發了一系列區別于傳統制造業的技術和生產流程。
造車=造底盤?
PIXMoving可以實現小批量定制的關鍵點有3個:
智能滑板底盤AAMRTM元宇宙、去中心化這些虛的概念,之所以在這個活動里能玩得轉,還是要回到PIXMoving這個真實的產品——智能滑板式底盤,基于滑板底盤可以快速搭建各類車型。
除了滑板底盤以外,PIXMoving自創了一套由AI算法驅動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即AAM與RTM。
酷連科技創始人吳豐恒:NFT在元宇宙生態有廣泛的想象空間:7月30日,2021數字藝術未來論壇暨RivvooNFT平臺啟動儀式在京舉行。在現場,酷連科技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吳豐恒以《區塊鏈需要創新和藝術》為題進行分享,他指出,加密貨幣市場是一個熱錢洶涌的市場,這個圈子的用戶更加追求數字藝術空間。NFT可以可信地去標記現實世界的資產,在元宇宙的生態中擁有更廣泛的想象空間。[2021/7/30 1:25:10]
AAM(AutomotiveAlgorithmModeling)是一種基于算法模型的車輛設計-制造流程。AAM既兼顧用戶對于汽車個性化的需求,又可以滿足量產需求,這是最大的特點。
RTM實時成型是一種無模具的成形技術,不需要專用的模具、夾具便能對金屬鈑金進行成型,減少巨額的模具開發與設計成本。
所以,PIXMoving可以低成本實現小批量定制,其自身定位也是一家面向C端的造車公司。
但目前,PIX還不是直接面向消費者提供一臺功能齊全的整車,而是造出一個具有完整物理結構和各種軟硬件“卡槽”的底盤。
PIXMoving設計好整個底盤基本的參數和結構,預留好各種可供后期編輯的軟硬件接口,然后將這個底盤賣給車廠或其他B端用戶,用戶想要一臺什么樣形態的車,可以自己自由搭配定義。
比如車身控制、自動駕駛算法、負載的功能部件等等,在PIXMoving的滑板底盤上都有對應API。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沒錯,傳統車企這兩年紛紛推出的線控底盤,功能好像也是這些。
但如果將“線控底盤”概念等同于PIXMoving的智能滑板式底盤,卻又無法解釋它的業務進展:
包括意大利、德國、法國、瑞典、美國這些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在內的全球20多個國家,都有PIXMoving的客戶。所以問題是,這些客戶如果要的僅僅是一個線控底盤,那么憑自身實力完全可以研發。PIX的產品又能提供什么獨特的優勢?
這要從產品形態和技術體系兩方面看。
傳統廠商開發一款車型或一個架構,遵從的還是“先定義、再研發”的過程,最后的產品,通常服務于某些特定需求指標。
而PIXMoving則是另辟蹊徑,采用的是機器人架構。
二者最大的差異就是靈活性。機器人架構的滑板式底盤,采用獨立的腳單元,每一個輪子能做到獨立的控制,滿足各種不同使用場景需求。
這樣的架構,除了在使用時更靈活,開發上也能快很多。
比如操控性的實現。傳統汽車底盤在設計轉向的時候,需要考慮阿克曼轉角,所以要設計復雜的輪間差速機構,整個工程的設計、測試、標定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
但分布式驅動架構上面,算法就能快速解決這一問題,車型的調整只需要修改算法的參數。
另外在開發工具上,PIXMoving也開發了低門檻工具鏈,包括算法開發和模擬,讓客戶方面的工程師也能快速上手。
PIX的產品形態和需求已經擺在這里,怎么變成實物?是不是還得上流水線?
當然不是,如果這樣的話,又會回到傳統車廠的原點。
相較而言,PIXMoving選擇更靈活的方式——使用3D打印來生產底盤部分部件。
而在一些需要開模沖壓的機械部件,依靠RTM。
這兩種技術,本身都足夠靈活,但怎么用它們,才是關鍵。
兩種方法其實都可以放進傳統生產線中,但這樣一來,很難體現出它們本身的優點。
新技術的背后,是一套全新的制造體系的邏輯:減少制造的工序。
而制造里最核心的效率提升,來自于工序的減少。
比如3D打印,可以讓大量的零部件變成一個零部件。
它帶來的結果卻是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減少裝配工序、減少供應鏈的流程、減少庫存、減少物料的物流成本。這是制造體系從根本上的革新。
與傳統汽車工業開發一款底盤或車型相比,PIXMoving成本小得多,開發難度容易得多,量產的周期也短得多。
歐美工業強國的訂單,和元宇宙里“100輛即可量產”的全新造車方式,本質都是來自PIXMoving的新理念和技術架構。
造車方式的新趨勢?
滑板式底盤,這是汽車領域現在最熱的一個詞。
PIXMoving也不是第一家。
更早之前,上市幾天市值破千億美元,人稱“特斯拉殺手”的Rivian,就是一個代表。
還有Canoo、REE、Arrival,都是以滑板式底盤為標簽的初創企業。
國內,除了PIXMoving,還有成立不久的悠跑科技。
這些新玩家,無論是輸出底盤給客戶,還是基于底盤打造自己的品牌,都表明造車賽道中,又豎起了一桿嶄新的大旗:滑板底盤新勢力。
這批新勢力,目前展現出兩個趨勢。
第一,落地已經有苗頭。
Rivian被亞馬遜投資之后,開始為亞馬遜定制基于滑板式底盤的新能源貨車,計劃到2025年生產多達100000輛EDV貨車。
Canoo也曾傳出要被蘋果收購,雖然最終沒有下文,但業內認為蘋果很可能會采用前者的滑板式底盤方案。
國內的PIXMoving也在全球范圍拿下了近200位客戶,其中不乏有“通信、Tier1、自動駕駛軟件企業”等各大行業巨頭。
這說明,底盤廠商對于對一些新入場但沒有造車經驗的玩家來說,簡直不要太香。
比如造手機的蘋果,還有做電商的亞馬遜。
第二,底盤新勢力的架構體系,正在沖擊整個汽車工業。
除了前面說過的制造層面,新的技術完全打破了由福特開創并沿用百年的流水線生產方式,逐漸形成讓傳統工業巨頭都不能拒絕的成本效率優勢。
還有開放了產品形態的“議價權”。
因為有標準化的底盤,和靈活的生產方式,所以個性化訂制就能實現。
你買的車不再是廠家替你選擇好的方案,也不必再接受設計上的“瑕疵”。
你要什么,不妨自己來決定。
“元宇宙”的出現,讓這種更加個性化設計、用戶思維導向的生產方式,從PPT上的概念逐漸演變成對制造業的變革。
如果按照智能手機的故事,來預測造車賽道的不同階段。
底盤玩家,似乎會有一席之地。
因為它能使造車門檻降低,讓各大小廠商、或者新勢力把制造工作交給底盤公司,車廠則安心搞產品定義。
甚至下一個階段,產品定義權,說不定也要交給用戶。
一方面,智能駕駛方案就有已經華為、百度這樣的的供應商。
另一方面,連設計和制造,也有PIXMoving、Rivian等滑板底盤玩家供應…
傳統車企的靈魂和身體,都有了新解決方案。
所以嘛,智能車賽道的變革,可能短期內會被高估,長期來看又可能會被低估。
你怎么看?要不要也來元宇宙里參與一把造車試試?
作者:雪豹財經社 為了買下元宇宙這張馬化騰口中“未來10年的互聯網船票”,字節跳動已經砸了幾百億元的真金白銀.
1900/1/1 0:00:00據CoinDesk消息,意大利于2月14日發布公報聲明,該國已經公布了針對加密貨幣公司的新的反洗錢規則.
1900/1/1 0:00:00作者:FootprintAnalytics 來源:星球日報 前社交巨頭TwitterSpaces首席數據科學家JulienGaillard在Twitter上宣布,他將離開社交媒體巨頭.
1900/1/1 0:00:002021年究竟發生了什么,才使得鏈游領域在這年一飛沖天? 鏈新原創作者|廖羽 2022年2月16日,InvestGame發布《2021年全球游戲投資報告》,報告顯示.
1900/1/1 0:00:002月20日,多位用戶在推特發布警告稱,OpenSea昨日推出的新遷移合約疑似出現bug,攻擊者正利用該bug竊取大量NFT并賣出套利.
1900/1/1 0:00:00“波卡知識圖譜”是我們針對波卡從零到一的入門級文章,我們嘗試從波卡最基礎的部分講起,為大家提供全方位了解波卡的內容,當然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也充滿了挑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