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Jesse_meta 基于李國權教授在新躍社科大學 DBAC 論壇主題演講的文字實錄。
(李國權教授是新加坡區塊鏈行業標志性人物之一,這位來自新加坡新躍大學金融科技與區塊鏈技術的專家,2012年就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李國權教授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數字金融與網上銀行、數字銀行、亞洲宏觀金融、社會效應投資、普惠金融與全球資產配置等多個領域都有著獨到的個人見解。)
互聯網的演變促進了新的平臺創造,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征。但現在行業內對 Web 的定義和理解混亂,很多從業者對不同階段的 Web 沒有較為清楚的理解,造成交流上的障礙,甚至影響了投資的方向和產品發展路線。所以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聊一下 Web 的定義,提出 Web2.0+ 和 Web3+ 兩個新定義,以期給行業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參考。
Web 1.0
Tim Berners-Lee 在1989 年發明的萬維網現在被定義為 Web 1.0 (Web1),這是一個通過互聯網訪問的,由許多互相鏈接的超文本組成的資訊系統。1990 年,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誕生。1991 年,網頁瀏覽器向公眾開放, 萬維網從此成為人們瀏覽資訊的重要工具。Web 1.0 是一個內容交付網絡,主要是由專業的作家和記者在靜態網頁進行單向信息傳輸。互聯網用戶在這期間的活動主要是被動消費網頁信息,很少發表評論提供反饋或者進行內容創作。用戶必須為他們瀏覽的每一個頁面付費,包括使他們能夠找到特定信息的目錄。由于其有限的互動性和功能,它經常被稱為 "只讀網絡"。Web 1.0 大致從 1990 年到 2004 年。這期間的互聯網服務建立在由互聯網社區共同控制的開放協議之上。Netscape,Yahoo 是這期間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動態 | 英國區塊鏈協會雜志公布2019年最佳研究論文,李國權入選:今日,英國區塊鏈協會雜志(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Blockchain Association)公布2019年最佳研究論文名單,包含計算機科學,網絡安全或密碼學;加密經濟學或區塊鏈經濟學;數字資產/代幣,銀行或金融;人文,社會科學或公益區塊鏈四大類別,共計8篇文章。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論文《新加坡對數字通證公開發行的支持:現狀與影響》成功入選。[2019/12/3]
Web 2.0
Darcy DiNucci 在 1999 年創造了這個詞。當時少數的互聯網公司控制了 Web 1.0 的內容,因此人們開始質疑信息的可信度,并尋求表達、分享內容的機會。2004年隨著 Tim O'Reilly 發起的第一次 Web 2.0 (Web2) 會議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Web 2.0 廣為人知了。Web 2.0 通常被稱為萬維網的第二代,此后成為網絡的主導形式,也是我們現在處于的主流互聯網階段。Web 2.0 的特點是增加了用戶互動,用戶可以產生內容,并為終端用戶提供了更大的互動性和實用性。
Web 2.0 的出現促進了許多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如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允許用戶上傳內容,并接受其他用戶的反饋。移動設備的廣泛采用,如 iPhone 和安卓智能手機,也通過 WhatsApp 、Instagram、Uber 和 Paytm 等應用程序促進了 Web 2.0 的普及。
聲音 | 李國慶:區塊鏈可以賦能傳統內容產業:據Odaily消息,5月28日,在區塊鏈技術發展論壇(GBF)上,當當網創始人、早晚讀書創始人李國慶表示傳統內容產業存在如下痛點:1.邊際成本幾乎為零;2.高度的依賴一個人;3.可復制性差,基本停留在快餐文化;4.商業模式單一,只有廣告模式、用戶付費模式。 區塊鏈可以解決內容產業的痛點,促進產業發展,具體表現為:1.區塊鏈的經濟激勵機制,比如內容的確權對于創作者就是一大激勵;2.撮合交易,通過區塊鏈去除中介和廣告費;3.通過內容眾籌,將消費者和投資收益者合二為一,減少大資本的控制。[2019/5/28]
Web 2.0 互聯網公司提供了比開放協議更好的軟件和服務,用戶開始從 Web 1.0 萬維網等開放協議轉向可以提供免費服務的集中式服務平臺。Web 2.0 公司擁有用戶產生的內容,可以授權用戶通過發布、點贊、評論和其他行為來相互交流,對平臺上的用戶擁有較大的控制權。在 Web 2.0 時代,用戶既是內容的創造者也是消費者。
Web 3.0
1999年,萬維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首次表達了他對語義網的愿景:“即計算機能夠分析網絡上的所有數據。” 語義網的目標是使互聯網數據機器可讀。2006 年,Tim Berners-Lee 把語義網描述為 Web 3.0 的組成部分。Web 3.0,也被稱為語義網或 “讀-寫-執行” 網,是萬維網的進化,它試圖利用人工智能使互聯網更加智能,重點是在不同的平臺上連接數據。Tim Berners-Lee 設想在未來,機器可以無縫通信,創造 "智能代理 "來處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Web 2.0 在線平臺作為信息孤島運作,在一個平臺上上傳的數據不會在另一個平臺上自動更新。語義網的目標是在這些平臺之間建立互連性,減少對冗余信息上傳的需求。
聲音 | 李國慶:期待區塊鏈為我們打開一個美麗新世界:當當創始人李國慶在微博上表示,不論是互聯網創業還是區塊鏈創業,僅有遠大的Vision都是不夠的,還要有堅韌的持久努力。期待新技術為我們打開一個美麗新世界。[2018/12/1]
2009 年,Tim Berners-Lee 等人發表了 《去中心化:未來的線上社交網絡》,提出了建立開放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讓用戶控制自己的數據。文中強調給予用戶隱私權,讓用戶決定信息的分享對象。此外,還提出將信息存儲在用戶信任的服務器或者本地電腦,給予用戶對數據的所有權。文中還提到使用 URI 作為用戶的互聯網身份,連接數據和應用。但是Tim Berners- Lee 的提議缺失一個激勵各方的方案,Web 2.0 互聯網巨頭沒有采用。另外,雖然此時有了將信息交換擴展到數據所有權的想法,但這個想法并沒有涵蓋交換價值的可能性。缺乏新的技術使用戶能夠在不受可信第三方干擾或控制的情況下自由地交換數據或價值。
Web3
2008, Satoshi Nakamoto 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首次提出了區塊鏈概念,主張價值可以通過點對點直接進行傳播,不依賴不可控的第三方。在比特幣之前,如果沒有一個可信賴的中央機構來監督交易,就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挫敗惡意用戶的三種行為:未經授權的消費,不足額的消費,以及雙花。從此價值傳輸有了新的載體。比特幣和區塊鏈為有智能合約功能的 Ethereum 的誕生奠定基礎。
現場 | 當當創始人李國慶宣布正式進軍區塊鏈,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簽署合作協議:金色財經現場獨家報道,11月16日,由當當創始人李國慶投資的Crysto(水晶)垂直公鏈生態旗下應用指閱Dapp生態旗下應用指閱Dapp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簽署了基于DCI體系的版權登記、版權監測及版權維權的合作框架協議。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任段桂鑒、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數字作品版權登記部主任張建東、Crysto(水晶)投資人當當創始人李國慶、丹華資本董事總經理丁若宇、 Crysto(水晶)CEO馬銘澤、COO雷玟共同出席了此次簽約儀式。[2018/11/16]
2014 年啟動 Ethereum 后不久,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博士在《去中心化應用:Web 3.0是什么樣的》中對 Web 3.0 的定義提出了和 Tim Berners - Lee 不一樣的觀點。他主張用區塊鏈來記錄公共信息,保護個人隱私,用智能合約消除對可信第三方的需求。這是第一次將區塊鏈引入互聯網的設計,也是加密行業人士普遍討論的 Web 3.0。而Tim Berners - Lee 提倡將數據去中心化存儲在服務器或者本地電腦,而非區塊鏈,因此很多加密人士更加認可 Gavin Wood 定義的 Web 3.0。有些行業人士和媒體為了方便,用縮寫的“Web3”來代替Web 3.0。
聲音 | 李國慶:一看所有人都想著割韭菜我堅決拒絕:在11月8日的《四十年四十人》中,被問及什么時候接觸區塊鏈的,李國慶表示,在去年就接觸了,很多人拉我割韭菜他都拒絕了。我一看無論資本還是創業者都想著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發幣割韭菜,這肯定是我堅決拒絕的,從今年春節后成立公司,決定在文化領域發展區塊鏈,你能想到的區塊鏈大佬,一半都投資了。[2018/11/10]
筆者認為,Tim Berners - Lee 和 Gavin Wood 對于更好的互聯網的愿景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實現的手段有根本性區別,所以這兩種 Web 3.0 的定義本質上是不同的,所以應該分別用 Web 3.0 和 Web3 區分開來。Web3 旨在通過去中心化存儲、區塊鏈技術和基于社區的自我主權身份,將個人數據的控制權從 Web 2.0 企業手中恢復到用戶手中。用戶將擁有誰能訪問其數據的最終權力。Web3 的實施,旨在通過利用加密貨幣錢包來賦予用戶數據所有權。這些錢包作為一種手段,讓用戶存儲他們的密鑰并確保他們的數字身份。用戶通過他們的加密貨幣錢包登錄到各種區塊鏈應用程序,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可以決定誰能訪問他們的數據,這與 Web 2.0 巨頭行使的中心化控制有明顯區別。這種訪問和管理數據的方法可與使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賬戶登錄相媲美,但關鍵的區別是,用戶對他們的信息保留完全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Web 3.0 旨在通過連接各網站的數據來提高效率和智能。相比之下,Web3 將安全和用戶控制放在首位,讓他們對自己的數據和身份擁有所有權。
Web 3.0 通過 Solid Pod 來在一個去中心化服務器中存儲用戶數據。存儲在用戶的 Solid Pod 的數據不會在任何其他 Solid Pod 中復制或傳播。存儲在 Solid Pod 中的數據可以由其所有者修改或更新。如果黑客能夠獲得對用戶帳戶未經授權的訪問,他們就有可能修改存儲在 Solid Pod 中的個人數據,且無法最終確定某個特定的修改是由黑客進行的,還是由用戶自己或其他有合法訪問權的人進行的。而基于區塊鏈的 Web3 ,用戶將他們的數據不可改變地、安全地存儲在一個通過私鑰訪問的加密貨幣錢包中。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性質,以及難以修改的存儲在多個節點的數據,Web3 中的數據比 Web 3.0 更加安全的。
Tim Berners-Lee 仍在質疑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作用,Web 3.0 和 Web3 本質上是關于更好物聯網不同的解決方案。
Web3+
我們認為 Web3 包含了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和智能合約的整合。雖然對加密貨幣在 Web3 中的作用現在依然眾說紛紜,但我們認為,沒有加密貨幣的區塊鏈可能缺乏必要的激勵措施來使 Web3 可行、繁榮。我們對 Web3+ 的定義包含了 Web3 所有可能的實現方式,包括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這里的+指的是加密貨幣,跟互聯網+是不同的概念。通過加密貨幣,我們能夠涵蓋 Web3 未來的全部可能性。
Web 2.x+
加密貨幣不是實現去中心化的唯一方式。目前 Web3 使用門檻高,性能還不能滿足大規模應用,安全事故頻發,我們可以考慮先實現 Web 2.x+,即利用成熟的傳統 Web 2.0 技術和區塊鏈的優勢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了更好地理解可用的設計方案,我們可以在 Web 2.x+ 這個更大范圍對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其中 x 可以從 1 到 9 不等。例如,將 Web 2.0 技術的好處與沒有加密貨幣的區塊鏈平臺結合起來的設計可以被稱為 Web 2.5,或 2.4,或2.6。亦或者平臺使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但是平臺托管用戶資產,用戶依舊采用賬號和密碼登錄,此時就是 Web 2.x+ 中的一種。最近媒體報道簡單地將新型互聯網設計稱為 Webx,沒有小數,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混淆。Web 2.x+ 的去中心化程度低于完全開放、無需許可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
1435Crypto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早8點
金色財經
Odaily星球日報
歐科云鏈
澎湃新聞
Arcane Labs
深潮TechFlow
MarsBit
BTCStudy
鏈得得
據最新消息,Polygon zkEVM主網Beta版將于3月27日發布。昨日,Polygon zkEVM開發者Jordi Baylina發推表示零知識證明工具snarkJS新增支持算法FFLON.
1900/1/1 0:00:00文/DeFi研究員DefiIgnas,譯/金色財經1、MakerDAO 近日宣布了 Spark 協議:這個協議是Aave 的競爭對手.
1900/1/1 0:00:00撰文:康水躍,Fox Tech與Way Network創始人,丹陽投資董事長“偉大的設計看起來都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設計它的過程其實是極其復雜的”.
1900/1/1 0:00:00DeFi數據 1、DeFi代幣總市值:461.47億美元 DeFi總市值及前十代幣 數據來源:coingecko2、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28.
1900/1/1 0:00:00原文標題:《Stablecoin Management and Collateral: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撰文:Asad Khan編譯:China.
1900/1/1 0:00:00▌ 自2022年10月FTX崩盤以來USDC市值縮水近70億美元金色財經報道,自2022年10月FTX崩盤以來USDC市值縮水近70億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