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遠(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
看見風暴
開始關注比特幣,是很早的事情。早先市場不成熟,有很多免費的利潤,導師國青先生看得清楚,談笑間輕松撿錢。我則始終沒有看穿,只是默默關注,有一眼沒一眼地看著。不過,身為老派的經濟學學生,對貨幣問題一直著迷,看到這個新生事物,自然會琢磨其貨幣含義,一直放在腦子里,不曾放下。
2019年6月18號,臉譜(Facebook)公司牽頭成立了天秤幣聯盟,并發布天秤幣(Libra)白皮書。那一天,有一道閃電,撕破了貨幣的黑暗。一閃即逝間,讓人似乎看到了貨幣的未來,至今依然清晰記得,當時有頭皮發麻、夜不能寐的感覺。為了窺視那重歸的黑暗,我開始研究加密貨幣。
當時,比特幣價格已經很高,單價接近過2萬美元,回調后在10000美元左右波動,總市值相當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由于比特幣并沒有所謂“內在價值”,價格又這么高,很多人認為比特幣就是投機,早晚會灰飛煙滅。
因為研究金融多年,我對“投機論”是有免疫力的。投機是金融市場的天然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對于稍有規模的市場而言,有投機并不奇怪,沒有投機才奇怪。把問題歸因于投機,其實是掩蓋問題,而不是分析問題。投機背后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切入點。至于投機本身,連切入點都不算。
加拿大禁止加密貨幣的保證金/杠桿交易:12月13日消息,加拿大證券管理局 (CSA)發布了在該國運營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的更新,根據聲明,所有在加拿大經營的加密交易公司——包括本地和外國公司——都必須遵守新擴展的條款,這些條款禁止他們向任何加拿大客戶提供保證金或杠桿交易服務。[2022/12/14 21:42:27]
技術信用
物理意義上,比特幣是一串加密字符,本身毫無價值,更沒有所謂“內在價值”。正因為如此,比特幣的天價,引人深思。
破解比特幣謎題的切入點,是和主權貨幣比較,比如和美元比較。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美元就有嗎?美元也沒有的,還算精致的印刷品而已。美元的價值,來自美國政府的信用背書,借助美國政府的強大信用,在美國和全球流通。其實,各國的貨幣都沒有內在價值,都依賴本國政府的信用而流通。
和紙幣一樣,比特幣也沒有內在價值,借助一種新的信用,叫做“技術信用”在網絡上流通。所謂技術信用,是比特幣借用一套叫做“區塊鏈”的技術體系,塑造了全公開、分布式、防篡改、可追溯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公開透明,極難篡改,實際上是一種脫離任何人控制的存在,因此獲得很多人的信任。
Visa計劃建立其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以提高加密貨幣的可用性:信用卡巨頭Visa的首席財務官Vasant Prabhu最近表示,該公司正在創建“一個加密生態系統”,以提高加密貨幣的可用性。雖然波動性仍然是一個問題,但Prabhu表示,人們已經開始使用數字資產來購買他們通常會用法幣購買的東西,很多人在各種受監管的交易所購買加密貨幣,而且據我們所知,這種趨勢仍在繼續,Visa近期沒有計劃像特斯拉、MicroStrategy和其他公司最近所做的那樣,在其資產負債表中添加任何加密貨幣。(CNBC)[2021/7/7 0:34:55]
對于任何資產而言,安全且不被人為操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既然政府信用可以支撐幾百萬億的主權貨幣,技術信用支撐區區幾千億的比特幣,就毫不奇怪了。這世界上的財富數以萬億、兆億美元計,分散一點點到比特幣上,就是幾千億美元了。何況,政府信用雖然強大,卻是可以被人為操控的。技術信用公開透明,不受人為操控的特點,比政府信用更讓人信服。
任何資產價值的背后,終究都是信用。在這個意義上,比特幣和主權貨幣并無區別。最后要比較的,是信用的強度、穩健度。一種貨幣或資產,如果能獲得更多、更強的信用支撐,其價值會更大。
分析 | 金色盤面:各國貨幣的BTC交易量中USD占比為51.49%:金色盤面綜合分析:根據coinhills.com的統計數據來看,BTC/USD占比排在第一位,為51.49%,其次是BTC/JPY,占比為42.10%,BTC/KRW占比降至第三,占比為4.74%,說明美元地區交易量已經占據主導。[2018/8/27]
主權貨幣之殤
現代社會,法幣由政府發行,強勢政府的法幣地位很高。美元的信用,就體現了這種強勢政府的信用。不過,這種信用遠非沒有詬病。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美、歐、日三大央行競相印鈔,使得人們對于貨幣超發的擔心越來越大,對于替代貨幣和資產的需求越來越大。
貨幣超發的危害很多,這里提兩點。其一是通貨膨脹,也就是貨幣貶值。居民辛辛苦苦掙來的收入和財富,被貨幣稀釋。因此,人們對于貨幣超發,是很警惕和厭惡的。
其二是“劫貧濟富”。超發的貨幣,并不是在人群中均勻分布的,總是有人先拿到,有人后拿到。先拿到的,往往是主流的金融機構和大型商業機構,成本很低。后拿到的人,則不得不用自己的勞動和資產去交換,成本很高。而且,后拿到貨幣的,往往是中小微企業,普通居民這些相對弱勢的群體。因此,貨幣超發其實是“劫貧濟富”的,會導致更大的不平等。主權貨幣由政府主導發行,但是對于財富的分配遠遠不是中性的。距離發行中心近的人,會分享這個“鑄幣稅”。
印度HDFC銀行加入到禁止銀行卡購買加密貨幣的陣營中:印度最大的私人銀行印度HDFC銀行已通知客戶,其借記卡和信用卡不能用于購買加密貨幣,聲明稱這么做的原因是保護客戶。[2018/3/16]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歐日的印鈔比賽,愈發激烈。比特幣的誕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設計之初,比特幣的總量就被固定住,杜絕了貨幣超發的可能性,讓人隱隱看到“數字黃金”的影子。巧合的是,比特幣的誕生,在雷曼倒閉一個半月之后,第一枚比特幣,還加上了“英國財政處于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的額外標注。因此,比特幣的誕生,帶著反抗傳統金融機構的色彩。
天秤幣白皮書的發布,在比特幣誕生10年后,更加清楚地體現了技術主體對傳統金融的反抗。天秤幣的愿景,是建立“全球貨幣”,“服務億萬人的金融基礎設施”。依托臉譜公司的巨大網絡社區,天秤幣給人無限遐想。不過,正因為想象空間太大,對主流貨幣的潛在沖擊太大,天秤幣受到主權貨幣的抵制,幾經周折也未能推出沒,最后胎死腹中。
未來的貨幣
比特幣和天秤幣先后向主權貨幣發起沖擊,值得深思。2019年以后,主流中央銀行都加速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算是對這一沖擊的回應。那么,比特幣是貨幣嗎?能取代主權貨幣的地位嗎?
橋水基金聯席CIO Prince:我們沒有考慮數字貨幣的閃光點:日前,橋水基金聯席CIO Prince表示,隨著經濟持續走強,運作空間在縮小,相對其他資產,市場現在低配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供需動能已經反轉,我們沒有考慮數字貨幣的閃光點。[2018/1/25]
在可預見的未來,加密貨幣并不能取代主權貨幣。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無法完成貨幣的職能,更多是一種數字資產,充當人們的投資工具。而且,脫離主權背書的加密貨幣,不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無法廣泛流通。這一點,從天秤幣的胎死腹中就可以看出來。
一個無法忽視的可能性,是主權貨幣會吸收加密貨幣的優點,變得更加強大。換句話說,主權貨幣如果能獲得主權信用和技術信用的雙重加持,會變得更加強大。問題是,什么樣的主權貨幣,能夠獲得雙重信用的加持。
思考這個問題,在當今尤其重要。二戰以后,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支柱,成為事實上的世界貨幣,至今已經70多年。美元對于戰后的經濟繁榮,當然有很大貢獻,可是那句“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的傲慢表述,也讓人清晰看到了“囂張的特權”。一定程度上,美元從全世界收取貨幣稅,支撐了美國的繁榮。各國不得不依賴于美元,也不得不繳納這個貨幣稅。
未來的貨幣體系是什么樣的?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還能保持多久?加密貨幣技術的興起與成熟,對貨幣體系有何影響?發展中國家,能利用數字技術,增強本國貨幣的信用嗎?
舉個例子。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已經提了很久,可是進展并不快,在國際儲備、計價、清算中的比例還很低。人民幣能借助數字技術,加速國際化的進程嗎?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按道理人民幣應該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問題來了:數字技術的出現,是幫助還是阻礙人民幣國際化?既往經驗看,最強者往往會利用新技術,增強自己的地位。從這個角度看,數字技術是有利于美元的,會幫助美元鞏固自己的國際地位。數字技術出現后,人民幣要挑戰美元的地位,有可能會更難。
重構的信仰
未來的貨幣體系,依然很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這個體系在快速演化中。為了理解未來的演化,我們必須對貨幣的本質有更深的理解。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包括堅信的一些信條,可能都是教條,都在被打破的過程中。
還記得1990年代,當時我還是念大學,日本因為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被美國的主流經濟學家普遍批評。可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的寬松力度,比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還發明了各種理論來證明。到了2020年,美國、歐洲、日本三大央行開動印鈔機,已經不需要任何解釋了,而是一場爭先恐后的比賽。21世紀以來歐美央行的實踐表明,1990年代對日本的批評,并不成立。如果當初日本沒有寬松貨幣,后果可能不堪設想。
2022年以來,日本央行的行為特別有意思。全球通脹的大背景下,日本依然在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理由是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脹依然偏低。實際上,日本的通脹在4月以后已經較高,并且連續攀升。只不過,和歐美相比,日本的通脹還是低很多。到了2023年,日本央行換行長,黑田東彥卸任,植田和男接任,新行長依然表態堅持貨幣寬松。
站在30年前,今天的貨幣政策可謂魔幻。在主要大國中,中國是唯一堅持貨幣紀律的國家,顯得如此另類。清晰的信號是,信仰已經改變,歷史已經轉折,人類貨幣體系的未來充滿變數。
這世界并沒有真相,只有認知。人類對于貨幣的認知,在快速的變化中。這種變化,和全球局勢的變化結合在一起,使得局勢更加錯綜復雜。2018年以來,中美摩擦、新冠疫情、俄烏沖突,接連沖擊全球格局,使得未來的治理格局撲朔迷離。在全球競爭中,貨幣競爭是重要的一環。貨幣競爭的結果,很可能決定未來的經濟格局。
比特幣不是貨幣,比特幣的未來也并不清楚,但是比特幣的出現,加速了貨幣的演化,揭開了未來貨幣可能的樣子。幾乎可以斷言,未來的貨幣一定包含比特幣的某些要素。因此,盡管比特幣不是貨幣,但會是貨幣的界碑。本書中,我們梳理加密貨幣的演化進程,提煉背后的經濟邏輯,分析對未來貨幣的影響。
金色財經 善歐巴
金色早8點
白話區塊鏈
Odaily星球日報
Arcane Labs
歐科云鏈
MarsBit
深潮TechFlow
BTCStudy
鏈得得
2023 年將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有六個重要因素將推動以太坊及其二層擴展更接近于大規模采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因素是什么。當今加密貨幣市場中,以太坊生態系統一直是最為活躍和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1900/1/1 0:00:00本文來自:Folius Ventures,原文作者:Aiko,譯者:Odaily星球日報 Azuma3 月 28 日.
1900/1/1 0:00:00原文作者:Miles Deutscher原文編譯:Leo,BlockBeats加密貨幣交易要學會利用市場數據和工具,比如 ARB 和 APT.
1900/1/1 0:00:00本文來自:substack,原文作者:Sitesh Kumar Sahoo、Yash Agarwal 和 Anna YuanOdaily 星球日報譯者 Moni Solana 擁有一個蓬勃發展的.
1900/1/1 0:00:00最近,當我在舊金山經過7天的艱苦騎行活動后,在圣地亞哥與眾多有身體缺陷的自行車手一起沖過年度籌款活動的終點線時,我見證了體育作為生活的包容性象征的力量.
1900/1/1 0:00:004月11日,在北京和香港當局支持下,香港Web3.0協會在港正式成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北京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領導出席了成立典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