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聚幣 > Info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為《安徽省“數字政府”建設規劃(2020—2025年)》賦能_區塊鏈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我省應以"數字政府"建設為著力點和突破口,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安徽省"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安徽省人民政府2020年10月24日安徽省"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前言"數字政府"建設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數據驅動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和組織架構重塑,旨在提升政府行政辦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區域協同等多領域的治理能力,形成"數據決策、數據服務、數據創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建設"數字政府"是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全面推進"數字江淮"建設的關鍵抓手,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創優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是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全面建設新時代美好安徽的重要舉措。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數字江淮"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快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依據《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編制本規劃。本規劃的規劃基期為2019年,規劃期為2020年—2025年。

一、現狀與形勢

發展基礎。

近年來,我省以"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互聯網+監管"為抓手,持續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不斷提高政府效能,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手段,探索推出"慧辦事、慧審批、慧監管"的安徽智慧政務新模式,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走在全國前列。各級各部門結合業務需求大力開展政務信息化建設,推出一批獨具特色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和服務事項,全省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成效顯著。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我省政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省級電子政務外網已對接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中央節點,橫向覆蓋154家省直單位,縱向聯通16個市和105個縣,并延伸至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等基層政務部門,覆蓋率約99%,承載全國性縱向應用39個、省級應用67個。省政務云平臺已承載20余家省直單位的60多個業務系統,實現了統一管理、統一監測和統一防護。全省各級、各行業云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其中省直有18家單位自建云平臺。應用系統建設亮點突出。建成全省"一網覆蓋"的五級政務服務平臺,并推出統一移動應用品牌"皖事通",實行全省政務服務事項"一庫管理",群眾辦事"一號登錄"。建成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通過信息資源歸集共享,建設了"信易+""互聯網+信用"等應用,形成了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政府監管新模式。建成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平臺,有效促進公共資源交易陽光操作,有力推進全省交易平臺統一規范運行。建成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了公開、便捷、規范、高效和精準的投資項目審批和監管。建成政務管理"五大系統",覆蓋全省92個省直部門和16個市,成為省政府抓工作推進、促政策落實的重要手段。資源整合共享初見成效。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已接入省直57個部門,完成與國家級和各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對接。初步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匯聚人口數據1.85億條、法人數據5418萬條,身份證、營業執照等電子證照數據330類近1.87億條。啟動數據歸集治理工作,初步完成人口、法人、電子證照庫建設,匯聚全省數據13.5億條。建成"數字江淮"中心展示大廳,開展了社會治理、政務服務、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大數據可視化應用分析,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數據支撐。政務服務能力快速提升。省政務服務網總訪問量突破2億次,注冊用戶2000萬,各類辦件量近6000萬件。"皖事通"移動端推出1600余項高頻服務,下載量超2800萬,服務訪問量1.2億次。長三角"一網通辦"試點實現30項企業事項、21項個人事項跨區域辦理,186項移動端服務"無感換乘",數量居長三角地區前列。進駐省級政務服務中心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市縣覆蓋率平均達到97%。社會治理水平逐步提高。"智慧皖警1+10+N"大數據實戰應用體系投入運行,"雪亮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基層綜合治理中心不斷夯實,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建成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防控監測信息系統,社會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編制省級監管事項目錄清單1120條,省、市、縣三級檢查類實施清單6.7萬條,向國家監管系統上報數據7200萬條,入庫量位居全國第4位,逐步實現全省監管業務"再監管"、重點領域風險"早預警"、監管效能評估"可量化"。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社保卡持卡人數覆蓋89.5%的常住人口,基本實現"人手一卡"和"實人、實名、實卡",電子社保卡廣泛應用。打造"陽光就業"網上服務平臺,接入60多項公共就業網上服務事項,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國內首個"人工智能+醫療"智慧醫院落地合肥,醫療影像云投入運營,全省1100多家醫院實現健康影像數據互聯互通和報告互認,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啟動建設。"智醫助理"、智慧養老試點納入省民生工程,全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實現市轄區全覆蓋。智慧學校建設成效顯著,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綜合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穩步推進,"安徽文化云"平臺服務全省360個公共文化場館,全省98%以上的4A級景區實現視頻監控聯網。雖然我省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基礎設施集約化程度有待提升。信息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問題仍然存在,僅省直部門就有27個自建機房,資源利用率不高,各單位分散運維,投入大、效益低,沒有形成集約效應。數據整合共享有待加強。政府部門信息化系統分散建設,缺乏統籌管理和統一規范,導致網絡難互聯、系統難互通、數據難共享、業務難協同。互聯網數據、企業數據、行業數據等社會數據整合進展緩慢。數據資源應用水平有待提高。省級大數據中心建設處于起步階段,缺少統一的政府數據融合機制和平臺,全方位數據挖掘和分析應用能力不足,數據資源開放利用程度不夠,未能充分發揮政府數據治理、數據決策的作用。政府數字化轉型仍有較大空間。跨部門、跨層級的線上協同辦公體系尚未建立,移動辦公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政務服務效能距離人民群眾期望仍有差距。

面臨形勢。

全球處于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歷史交匯期,各主要經濟體均把加快信息技術創新、最大程度釋放數字紅利,作為應對后疫情時代增長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重塑全球競爭力的共同選擇。"數字政府"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面對新形勢和新機遇,我省應以"數字政府"建設為著力點和突破口,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以人民為中心,以數據共享應用為突破口,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奮力推動新時代美好安徽跨越式發展。

區塊鏈網絡 Horizen 將于下周對 Yuma 測試網進行壓力測試:3月5日消息,支持零知識的區塊鏈網絡 Horizen 宣布將于 3 月 6 日開始的一周對 Yuma Testnet 進行預定的壓力測試,在測試期間可能會發生潛在的網絡停機。測試的目的是通過增加超出正常情況限制的鏈上活動來檢查 EON 平臺的穩健性和錯誤處理能力。Yuma 區塊瀏覽器可能會在區塊中顯示大量交易,可能會因流量異常高而出現臨時中斷。

此前,Horizen 的公共 EVM 兼容側鏈和智能合約平臺 HorizenEON 于 2 月 25 日上線 Yuma Testnet。[2023/3/5 12:43:18]

發展原則。統籌規劃,集約共建。強化頂層設計,統一規劃部署,構建上接國家、覆蓋全省、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數字政府"體系。堅持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和共性應用支撐體系集約化、一體化建設,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投資。協同高效,全面轉型。通過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共享、流程再造和業務協同,實現政府運行的協同高效、大數據與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圍繞政府運行和政府履職各個方面,推進數字化轉型。以人為本,便利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便民惠民利民為根本目標,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化繁為簡,為市場主體和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讓群眾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開放共享,安全可控。推動政務數據資源依法有序開放和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協同共治作用,合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的規則體系,加強隱私脫敏保護和安全保密防護,建立安全防護體系,提升安全防護能力。

總體框架。

1.總體架構。

按照"11171"的總體思路,集約化、一體化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即通過"一套基礎強支撐、一個中心匯數據、一個平臺推服務",全面推進行政辦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區域協同等7個方面的數字化轉型,通過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一個通道連國網",建成網絡互聯、系統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的"線上政府、智慧政府"。一套基礎:統籌建設"云網"共性基礎支撐能力,打造全省統一的政務"一朵云",形成覆蓋全省電子政務外網"一張網"。一個中心: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搭建省級總平臺、行業部門分平臺、各市子平臺的平臺框架體系,匯聚政務、社會、經濟等數據資源,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數據支撐。一個平臺:全面創新升級"皖事通辦"平臺,支撐政府服務管理數字化運行,為市場主體和群眾提供無差別、全覆蓋、高質量、高效便利的政務服務和社會服務,實現政府一個平臺"推服務"、群眾一個平臺"找政府"。七類應用:依托"皖事通辦"平臺,構建服務行政辦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區域協同等七類政務應用體系,加快部門業務系統與"皖事通辦"平臺深度對接,促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數據融合共享和深度應用。一個通道:我省"數字政府"通過"皖事通辦"平臺作為統一通道接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各部委、各專項領域國家重點信息系統以及各省市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圖1安徽省"數字政府"總體架構

2.層級架構。

按照"統分結合"的原則分級建設,省市兩級強化基礎支撐,省市縣三級開展應用,并與國家平臺互聯互通,實現數據按需共享、應用全面協同。省級統籌建設省級政務云、電子政務外網、江淮大數據中心總平臺等通用基礎設施,搭建省級共性應用支撐平臺,統籌推進省級基礎性通用應用系統建設。市級統籌建設市級政務云、電子政務外網、江淮大數據中心子平臺等基礎設施,依托省級共性應用支撐平臺,根據需要拓展市級共性應用支撐能力,承接使用省級統建的應用系統,開發部署地方特色應用。縣級及以下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政務云、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依托市級基礎設施和共性應用支撐能力,承接使用省市部署的各類應用系統,開發部署地方特色應用。各級政務部門非涉密信息系統原則上依托江淮大數據中心及政務云進行建設和部署。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各政務部門原則上不得新建數據中心、機房;已經建成的應當與江淮大數據中心平臺和政務云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通過"皖事通辦"平臺全面對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庫、政務服務門戶及移動端、數據資源共享系統、身份認證系統、電子證照系統、電子印章系統等與國家平臺的互聯互通、深度融合。通過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與兄弟省市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圖2安徽省"數字政府"層級架構

發展目標。到2022年底,建成政府對外服務一體化、內部協同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線上政府"。基礎支撐和數據資源體系更加完備,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大幅改善,進入全國"數字政府"建設第一梯隊。——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機房孤島和網絡孤島基本消除,建成覆蓋全省的"一朵云"和"一張網",基本形成共建共享、集約利用的基礎設施體系。——數據資源全面匯聚。依托江淮大數據中心,實現政務數據100%歸集,加速推進社會、經濟數據匯聚,數據資源共享協同、融合創新、開放應用能力顯著提升。——行政效能大幅提升。一體化協同辦公體系初步建立,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業務協同率大大提升,政府運行高效透明,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在政務領域廣泛應用。——政務服務全面升級。依托"皖事通辦"平臺,實現各類服務系統"應接盡接",服務事項"應上盡上",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等之外,基本實現所有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跨區域通辦、跨部門事項全部聯辦。——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與教育、健康醫療、養老、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形成若干個在全國具有示范效應的智慧應用。到2025年底,建成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務的"智慧政府"。開啟數據驅動政務服務和政務運行新模式,打造"皖事通辦"平臺,實現"皖事如意",成為全國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

三、推進"云網"基礎設施建設

夯實"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加快推進"云網"融合、平臺升級,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建設,提升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

打造全省政務"一朵云"。

按照"集約高效、共享開放、安全可靠、按需服務"原則,建設全省一體化政務云平臺。以"1+16+N"布局,優化省市一體化政務云服務體系。"1"個省級政務云平臺。構建邏輯集中的"1"個省級政務云平臺。統一為省級政務部門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及安全等各類云計算基礎設施資源、相關軟件和服務,承載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業務信息系統和數據,并滿足跨部門業務協同、數據共享與交換等需求。省直部門已建非涉密系統逐步遷移上云,新建業務系統依托省級云平臺進行集約化建設部署。"16"個市級政務云節點。充分結合各市現狀,利用已有基礎,建設"16"個市級政務云節點。各市已建設的政務云平臺,按照國家關于政務云統一標準規范體系進行優化改造,并與省級政務云平臺進行對接。各市已建成的政務云數據中心,與江淮大數據中心實現數據互聯互通。"N"個行業云。滿足特色行業對數據流量、響應時間、管理規范方面的需求,構建"N"個特色行業云,承載行業性強、安全要求高、數據量大的業務應用。已建特色行業云,逐步實現與省級政務云平臺對接,實現統一納管。鼓勵行業云建設與應用,建設物流云、農業云、交通云、人社云、醫療云、教育云、保險云、金融云、自然資源云、廣電云等,促進"云生態"發展。統籌全省政務云災備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技術可行、成本節約、安全可控的政務云災備能力,定時同步主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數據。省級政務云平臺要具備同城系統備份和異地數據備份能力,鼓勵各市政務云節點之間形成備份合作機制。

金色財經合伙人佟揚:區塊鏈技術不斷的革新積極推動了DeFi的發展:IPFS100.com現場報道,9月20日,由節點咨詢主辦,WAVES、金色財經、IPFS100聯合主辦的“DeFi崛起 引領礦業新思潮”共為創業者大會·鷺島分論壇在廈門舉行。

金色財經合伙人、節點咨詢CEO、IPFS100.comCEO佟揚為論壇做開幕致辭。佟揚表示,流動性挖礦對區塊鏈挖礦領域產生的影響可以說是變革性的,目前全球DeFi生態中已經推出數千個DeFi應用類的產品了,DeFi生態正在蓬勃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區塊鏈技術也在不斷的革新,更是積極推動了DeFi的發展。看似非常火熱的DeFi,是否真的能像我們想的那么成熟,未來其流動性、安全性、應用場景的落地該如何解決,相比DeFi來講,IPFS是否更成熟,包括IPFS是否能夠取代HTTP成為下一代的互聯網協議,我們拭目以待。[2020/9/20]

建設全省電子政務外網"一張網"。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化提升省電子政務外網,建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支持IPv4和IPv6的雙棧型電子政務外網,同步建設相關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形成全省架構統一、運行高效、安全可靠、彈性調度的新型電子政務外網網絡體系,為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網絡互通、數據共享、應用協同提供支撐。加強電子政務外網骨干網支撐能力。打造"一網雙平面"、數據流量和視頻流量高效傳輸的電子政務外網骨干網。縱向實現千兆到市縣、百兆到鄉鎮、基層全覆蓋,橫向進一步拓展網絡覆蓋范圍,實現"應連盡連"。推進部門非涉密業務專網與政務外網對接。分類梳理各部門業務專網,除極少數特殊情況外,分階段推進部門非涉密業務專網向電子政務外網遷移整合或融合互聯。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省電子政務外網安全態勢感知能力。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統一安全監測體系規范,建設"全面感知、響應迅敏"的省級電子政務外網態勢感知平臺。探索融合量子通信、區塊鏈網絡等新技術,打造安全可信的網絡傳輸通道和防篡改、可追溯的網絡信任環境,確保電子政務外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行安全。

四、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

按照"省級總平臺、行業部門分平臺、市級子平臺"的平臺框架體系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匯聚政務、社會、經濟數據資源,為各領域創新應用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服務和按需調用的基礎支撐,健全標準規范、運營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支撐體系,實現數據共享交換、開放利用和智能分析,促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搭建中心平臺框架體系。

加快江淮大數據中心總平臺建設。建設貫穿數據全周期的大數據平臺,實現對數據的匯、治、用和管、看、評集中統一管理。建設基礎數據庫和若干主題數據庫,建設大數據計算存儲平臺、大數據資源中心、數據中臺、技術中臺,升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提升數據互聯互通、統一數據服務、集中展示調度、創新增值應用等能力。加強行業部門分平臺建設。新建部門數據中心依托總平臺構建行業部門分平臺,已建行業部門數據中心與總平臺聯通,匯聚數據、動態更新,并納入總平臺統一管理調度。依托行業部門分平臺,培育一批面向教育、醫療、交通、環境、金融、氣象等重點領域和中小企業的行業數據共享示范中心。強化市級子平臺建設貫通。各市加快數據采集、歸集,推動"數字治理",各市子平臺向上連接總平臺,向下聯通縣數據,完善數據共享交換、數據集成、數據治理、數據資產管理和數據可視化等功能,向總平臺實時匯聚數據、動態更新。

完善數據資源歸集匯聚。

全面梳理匯集政務數據。全面梳理政務服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所產生的數據資源,編制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推進數據資產化管理。各級、各部門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基于數據資源目錄對數據資源進行注冊、掛接、發布,實現政務數據"應匯盡匯"。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及時校核、動態更新,做到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實現一次采集、多方應用,保障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和可用性。推進社會數據歸集。按照"需求導向、急用先行、分類推動、成熟一批、歸集一批"原則,歸集匯聚社會數據,主要包括各部門及相關單位在社會發展、社會治理、社會服務、社會公用事業等領域采集和產生的數據資源,不斷擴展更大范圍社會數據匯集。加快經濟數據歸集融合共享。加大對政府各相關部門掌握的經濟運行、行業管理等經濟數據采集聯通,逐步整合形成覆蓋工業、農業、商業等一體的經濟領域主題數據庫,實現與江淮大數據中心無縫對接、實時聯通、融合共享,充分發揮數據在經濟運行、涉企政策制定、產業發展促進等方面的支撐作用。

深化數據整合治理應用。

加強基礎庫和主題庫建設。建設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電子證照、社會信用等基礎信息資源庫,建立基礎數據更新聯動運維機制,強化數據質量管理和融合應用,不斷提升基礎數據庫建設水平。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推動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數據采集標準化,推進主題數據庫建設,通過重點領域數據的綜合應用,帶動各類數據整合共享應用。推動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加快推動各地、各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制定出臺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逐步建立"按需共享、統一流轉、隨時調用"的數據共享機制,有效推動數據流通與按需使用。完善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向上對接國家級平臺,向下對接市級平臺,橫向對接省級政務部門,形成覆蓋全省、統籌集約的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市級數據共享平臺參照省級共享交換標準規范,橫向聯通市級各部門,向下覆蓋縣級部門,實現與省級平臺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開展數據共享交換績效評價,確保共享數據更新及時。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利用。省市統籌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平臺建設,圍繞重點領域,依法有序向社會開放公共數據資源。推動各部門制定數據開放目錄、開放計劃和開放規則,明確開放范圍和領域。完善數據開放管理體系、審核機制和考核機制,明確主體責任,確保開放目錄和數據及時更新,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政務數據集中授權開放及社會化利用,探索規范的數據市場化流通、交換機制。加強數據治理和分析應用。建立健全數據治理機制,提升數據編目、整合、共享、分析、展現、安全等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深化數據供需對接,實現數據在線提需求、在線申請、在線訂閱,探索提供自定義的套餐式數據服務,不斷提高數據共享水平。開展數據分析挖掘應用,強化數據服務能力。

五、打造"皖事通辦"平臺

依托江淮大數據中心,全面創新升級建成"皖事通辦"平臺,集成一批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證照、統一電子印章、統一支付平臺、統一開發平臺、AI平臺等公共應用支撐,提供公共組件和統一標準接口,為各地、各部門政務信息化應用提供支撐。通過豐富服務渠道、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打造為市場主體和群眾提供全量政務服務和社會服務的整體平臺,構建支撐政府服務管理數字化運行的能力平臺,探索數據驅動型政務新平臺、新渠道、新模式。

構建公共應用支撐。

統一身份認證。依托電子認證基礎設施,建設全省個人、法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和統一用戶中心,實現辦事人統一注冊、統一登錄、實名認證、統一管理等功能。依托人口、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構建省統一身份認證中心,圍繞可信數字身份整合各種核驗方式,為全省政務服務提供統一的身份認證。深化統一身份認證應用,加快推動全省各級各類政務信息系統對接國家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統一電子證照。建設全省統一電子證照庫,覆蓋全省黨政機關簽發的證件、執照、證明文件、批文、鑒定報告,推動民生領域的實名制卡全量歸集,電子證照全應用政務服務事項、全關聯辦事材料清單、全接入各級政府辦事窗口,推動電子證照在重點場所的社會化應用,實現電子證照和實體證照同等法律效力、同等場景應用。統一電子印章。按照國家電子印章和電子簽名標準規范,建設全省政務服務電子簽章管理系統,為全省各級政務服務部門提供制章、用章、驗章等服務。通過電子印章、電子證照和電子檔案在政務服務中的互信互認,減少用戶材料的重復提交,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跨部門、跨層級、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統一支付平臺。完善全省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實現非稅收入收繳業務全覆蓋。依托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體系,整合線上線下支付渠道,拓展各類資金結算功能,實現多種電子化支付方式接入,為"全程網辦"提供安全、統一、便捷的資金結算服務。統一開發平臺。建立統一的政務網站和移動應用開發平臺,發揮橫向聯通、縱向貫穿的樞紐作用,打破政府各部門系統林立、條塊分割的壁壘,實現各類業務和服務的統一接入、統一開發和統一運營,進一步強化政務服務支撐能力,提升業務應用的創新能力,優化部門聯合辦理的協同能力。統一電子表單中心。建設全省統一電子表單中心,通過表單布局、樣式定義、事件定義等操作快速創建表單,并允許多個部門、多個用戶同時設計、維護、發布表單,實現電子表單標準化,支撐政務服務數據聯動共享。統一流程中心。圍繞政務服務業務流程共性需求,提供流程設計和管理標準化組件。推動跨部門業務流程銜接,提高業務間的交互效率,實現一體化業務整合。"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積極部署區塊鏈服務網絡節點,打造高質量、定制化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平臺。在"皖事通辦"平臺、江淮大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應用區塊鏈技術構建面向政府職能的聯盟鏈、面向公眾的公有鏈,全面拓展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推動"一網通辦"。AI平臺。利用AI服務組件為部門應用提供人臉識別、文字識別、圖像識別、視頻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基礎能力,快速滿足業務場景需要,建設智能辦公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政府管理智能化、數字化和科學化水平。

聲音 | 河南省政協委員王著建言:應做好區塊鏈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金色財經報道,在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王著建議,做好我省區塊鏈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區塊鏈發展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建立區塊鏈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統籌規劃。結合我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情況,及時出臺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范工程、系統解決方案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加強對各地發展區塊鏈產業的引導,優化資源配置,避免盲目發展。同時,制定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標準發展路線圖,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認證體系。規范行業競爭市場,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培養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培育打造產業園區,促進產業發展。[2020/1/14]

打造政府履職服務平臺。

豐富服務渠道,建設"一源五端"。依托"皖事通辦"平臺統一的身份認證和事項管理能力,按照"同源同質輸出,多點多端辦理"的原則,通過電腦端、手機端、電視端、自助端、窗口端等五種渠道針對同一事項同源輸出,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便利化。拓展服務內容,打造"一體兩翼"。圍繞"政府一個平臺推服務、群眾一個平臺找政府"目標,將平臺的服務內容從行政審批等政務服務,進一步拓展到政府部門及所屬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各類社會服務,打造為市場主體、群眾提供整體服務的綜合化平臺。推廣"碼上服務",實現"一碼通行"。充分發揮"安康碼"用戶基礎和用戶粘性,以及二維碼可加載信息多、使用靈活便捷等特性,推進"安康碼"、"皖事通辦"平臺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更大范圍應用,推進"安康碼"逐步與"皖事通辦"服務應用全貫通,使"皖事通辦"通過"一碼通行"實現"皖事如意"。強化平臺功能,支撐"一網通辦"。建設"皖事通辦"平臺,進一步提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能力,通過與各部門業務系統的深度對接、業務數據的實時共享,做到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平臺搭建后,逐步接入已建政府部門、行業部門業務系統。鼓勵業務部門依托"皖事通辦"平臺快速構建、部署各類新建業務應用。

六、創新政務應用體系

依托"皖事通辦"平臺公共應用支撐能力,聚焦行政辦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區域協同等業務職能,建設一批多業務協同的重大應用,對各部門內部流程和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協同業務流程進行重構優化,以數據共享賦能政府治理,提升治理能力。

行政辦公方面。

突破傳統業務條線垂直運作、單部門內循環模式,打造"數字政府"整體化、協同化運行方式。實現業務無縫協同、決策科學智能,創新督查考核方式,提高政府行政辦公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推進五大系統應用。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要求,深入推進省政府五大系統在政府系統廣泛應用,完善系統功能,強化數據共享,實現重點工作"全覆蓋、多角度、能量化、可追溯",推動工作落實、確保政令暢通,提升政府效能。高效協同辦公。依托"皖事通辦"平臺,建設省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按照"成熟一個、對接一個"原則,逐步接入部門現有辦公系統,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信息共享和辦公協同。增強政府部門辦公集約、移動、協同能力,推進政府內部業務流程整合優化、精簡高效。依托我省智能語音等技術優勢,在政府機關辦公中應用會議智能速記、電話自動記錄、考勤無感識別等產品,提升政府辦公效率。輔助科學決策。依托江淮大數據中心數據資源,在城市運行、生態環境監測、經濟運行、管理效能評價等領域建立專業預測、分析、研判模型和算法,精準推送過程和結果數據,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決策機制,提升科學決策能力。創新督查考核方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發揮網絡平臺、系統功能作用,加快構建結構合理、技術先進、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全省政府系統督查考核信息化平臺,不斷完善督查考核方式方法,盡快形成以"互聯網+督查"為重要手段的工作格局。不斷完善省委、省政府信息化平臺,推動巡視巡察、審計統計、督查考核等數據互通、指標互認、成果互用。強化跟蹤督辦、整改落實、及時反饋、評價考核等功能,建立完善閉環運行機制,實現臺賬管理。探索構建關聯分析模型,逐步建立基于大數據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督查檢查考核結果的分析運用,健全行政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專欄1行政辦公類應用建設重點

省政府五大系統。深化省政府五大系統在市縣政府部門的應用,圍繞信息處理、樞紐調度、文電處理、考核和決策支持等業務應用系統,建立重點工作落實、調度及時全面、文電辦理高效、考核科學規范、決策支持有力的信息化平臺,重點是打通業務應用系統的數據壁壘,實現基礎數據順暢流轉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同辦公平臺。搭建整體設計、統一建設、各部門共用的協同辦公平臺。圍繞協同辦公、行政執法、基層治理等業務場景,打造政府系統24小時全天候的指揮平臺、督查平臺、反饋平臺和溝通平臺。滿足各地各部門非涉密公文處理、業務審批等協同辦公需求,推動更多的非涉密辦公業務向移動辦公平臺延伸,實現隨時隨地辦公。輔助決策平臺。基于江淮大數據中心的調度指揮系統,建立多渠道數據采集機制,整合匯聚重點工作、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等相關數據,建立主題分析體系和指標量化體系,通過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形成規范化、質量化的主題數據庫,并以應用需求為導向構建數據模型,為各級政府和部門提供數據化、在線化、智能化的決策支持,為決策部門實時呈現第一現場,掌握一手資料和輿情,輔助精準研判和科學決策。

經濟調節方面。

運用大數據加強經濟社會運行研判分析,強化互聯網數據資源利用和信息服務,加強與政務數據資源的關聯分析和融合利用,為政府開展各領域運行動態監測、產業安全預測預警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分析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強化經濟運行數據整合匯聚。圍繞投資、消費、就業、稅收、財政、金融、能源等經濟運行重點領域,將與經濟運行調控相關的,分散在各單位、各環節、各領域的基礎數據進行分類采集、集成共享,動態歸集相關業務數據,形成經濟運行主題庫。完善經濟運行監測分析體系。探索構建全省宏觀經濟、區域經濟、行業經濟等領域數字化分析系統,開展適合區域經濟特點的指標體系、評價模型和算法模型研究。加強全省經濟動態監測、趨勢研判,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測分析。開展經濟運行大數據應用。充分挖掘各領域經濟數據應用需求,探索建立各領域經濟發展數字化應用。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加強經濟社會運行研判分析,為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經濟措施提供決策依據。

市場監管方面。

探索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提升市場監管效能。整合市場監管部門的數據資源,創新市場監管應用,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聯合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機制,加強信用監管。大力推進涉企信息統一歸集應用,通過監管平臺、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省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等,實現涉企信息的統一歸集、共享和應用,促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監管有效銜接。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依據企業信用情況,在監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頻次等方面實行差異化對待。規范認定市場主體失信懲戒對象名單,建立企業信用與自然人信用掛鉤機制,強化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失信聯合懲戒。提升監管能力,優化市場環境。強力推行重要生產經營領域的信息化應用標準規范,加快建設智慧監管平臺,實現監管業務全方位智慧化。升級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統一監管平臺,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推進全省一體的企業開辦、注銷"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平臺建設,實現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建立"證照聯動"信息共享體系。加強監管信息歸集共享和關聯整合,推行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建設移動監管系統。建立市場秩序和市場監管效能評價指標體系、監管效果大數據評估體系。共享監管數據,實現監管聯動。建立"互聯網+市場監管"平臺,整合全省市場監管數據,開展市場監管大數據共享應用,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實現監管聯動。

動態 | 影響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區塊鏈發票”首次入榜:據澎湃新聞報道,6月29日下午,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的“信息技術與財務的未來”高峰論壇上,2019年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揭曉,其中第八項為區塊鏈發票,支持率為41.4%。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勤教授點評表示,區塊鏈發票,則是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第一個具體應用場景,這幾項技術的應用可以防止在網上傳遞和存儲的信息被輕易地篡改和破壞,可以提高對會計信息審計的工作效率,還可以部分制約會計舞弊的發生。[2019/6/30]

專欄2市場監管類應用建設重點

智慧食品安全監管平臺。遵循"四個最嚴"要求,加快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建設覆蓋食品生產、流通、餐飲全鏈條的智慧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綜合提升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實現食品安全"源頭可溯、環節可控、去向可查、風險可防、安全可靠"。藥品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和完善藥品許可備案系統、藥品綜合監管平臺、藥品追溯監管平臺,匯聚藥品注冊、許可、監管、稽查、追溯等信息,形成藥品監管大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開展藥品風險研判和安全預警,逐步實現藥品智慧監管。疫苗信息化追溯體系。全面實施疫苗電子追溯制度,督促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生產企業建設疫苗追溯系統,督促配送企業上傳疫苗追溯信息。建設安徽省疫苗追溯監管系統,對接國家疫苗協同服務平臺,整合疫苗生產、流通、使用環節追溯信息,實現疫苗全過程可追溯。"互聯網+市場監管"平臺。依托法人庫建設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匯聚整合各類市場監管數據,為各類市場監管活動提供數據支撐。整合建設包括市場準入、信用監管、食品安全監管、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消費維權、廣告和網絡交易、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功能為一體的"互聯網+市場監管"平臺。

社會治理方面。

圍繞社會治安、智慧城管、基層治理、智慧應急、公共衛生、智慧交通、信用安徽、"互聯網+監管"等領域,積極推動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利用"互聯網+"提高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深化平安安徽建設,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治安。建立完善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治安防控領域的深度應用。統籌"智慧皖警1+10+N"大數據實戰應用體系建設,推進警務數據共享,推廣智慧警務、移動警務應用。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完善安徽省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深化"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建立全省統一法治工作信息化平臺。智慧城管。依托省電子政務外網,整合全省城市管理數據資源,建設全省智慧城管數據中心,實現省市縣三級智慧城管系統聯通、數據共享、協同辦公。建設完善省級智慧城管平臺,與住建、生態環境、等部門信息共享,提高協調效率,實現城市問題快速化、精細化處置。優化升級便民惠民服務系統,暢通廣大居民參與城市管理渠道。基層治理。持續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基層網格管理和指揮平臺,持續推動各地加快打造基層治理的智能化平臺,以網格為載體,推動相關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開放兼容,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多元網絡化聯動治理體系。整合現有設在鄉鎮和街道的黨的建設、綜合治理、社區治理、數字城管等各系統指揮信息資源,推進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和綜合指揮平臺建設。智慧應急。積極開展"智慧應急"試點建設,加快建設完善監測預警系統、指揮調度系統、搶險救援系統"三大系統",推進"6+N"重點領域應急系統建設,"6"即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地質災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等領域,"N"即煤礦、民爆、消防、農業、氣象等領域,提高監測預警、監管執法、輔助指揮決策、救援實戰、社會動員等能力,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圍繞安全生產事故和自然災害易發多發頻發領域,全方面歸集信息,強化信息動態監測,加強數據分析,提高風險早期識別研判和預報預警能力。融合應急管理相關單位有線、無線、衛星通信等網絡資源,建設應急指揮信息系統,提高突發事故災害應急處置能力。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提高預警信息發布和政策宣講服務能力。拓展完善全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整合相關單位分散異構的業務應用和信息資源,實現跨部門和跨層級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公共衛生。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依托省統籌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逐步歸集全省公共衛生相關數據,并與國家平臺聯通,實現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基于"智醫助理"建立安徽省公共衛生智能監測和預警平臺,構建傳染病輔助診斷模型,提升基層傳染病診斷能力,發揮基層傳染病監測哨點作用。建立癥狀監測、早期預警關鍵閾值和觸發機制,提升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早期發現和自動預警能力,并通過大數據匯集、實時分析、集中研判能力建設,輔助決策者精準制定措施。智慧交通。建設交通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完善交通數據資源規劃、采集、應用體系,加強交通運輸行業數據資源整合,促進交通領域數據與其他行業數據充分共享交換,為有關部門日常監測與預警、協調聯動與應急指揮調度提供可持續的機制保障、數據保障和平臺支撐。利用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加強交通感知與輔助決策系統建設,推進路網運行監測、應急指揮調度等系統建設和應用,全面打造綜合交通運行協同指揮體系,有效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整體管理水平與決策能力。信用安徽。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相關管理機制與標準規范,加強社會信用信息歸集,深化信用數據共享開放和應用,創新信用信息服務的范圍、方式和途徑,提升"信用安徽"建設水平。"互聯網+監管"。不斷完善安徽省"互聯網+監管"系統功能,拓展監管業務范圍,促進政府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聯通各級各部門監管業務系統,匯聚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監管平臺數據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社會投訴舉報、第三方平臺等數據,加強監管信息歸集共享,將政府履職過程中形成的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信息以及司法判決、違法失信、抽查抽檢等信息進行關聯整合,并歸集到相關市場主體名下。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加強對風險的跟蹤預警。依法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平臺,持續提升行政執法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專欄3社會治理類應用建設重點

"智慧皖警1+10+N"大數據實戰應用體系。按照"省市協同、錯位建設、有效對接、一體運行"的模式,統籌有序建設"皖警智云"省市大數據中心,統一為機關各類業務應用系統運行提供基礎設施、基礎環境、基礎平臺。依托"皖警智云"大數據中心,建設資源服務、工具支撐、智能應用、移動警務、指揮調度五大能力平臺和多樣化的智能應用,推進全省機關數據資源的全時采集、全量匯聚、全面融合、全域計算,持續向實戰賦能,構建全警參與、建設統籌、應用靈敏、支撐有力的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生態,打造"數字警務、智慧",實現"數據服務實戰、皖警智能高效"。雪亮工程。支持各市加快建設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項目,推動省、市、縣、鄉、村五級安全監控視頻圖像資源匯聚共享,加強圖像識別、圖文識別、文本語義識別、生物特征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治安防控領域的深度應用。省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一中心、四平臺"系統,實現多類刑事案件辦理的全覆蓋和完整閉環,搭建全業務智慧協同、全流程網上流轉、全數據后臺共享、全步驟監督留痕的刑事案件智慧辦案系統。全省統一法治工作信息化平臺。建立完善行政立法類業務系統,優化立法意見征集、法規規章備案審查、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等系統功能。建立完善行政執法類業務系統,用信息化手段助推"三項制度"落實,加強行政執法數據匯聚分析。加快推進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系統應用,實現行政復議案件全流程網上辦理。完善智慧監管矯治業務系統,推進智慧監獄、智慧社矯、智慧戒建設。省級智慧城管系統。建設全省城市管理監督監測、應急調度、考核督辦、決策分析的綜合型監管平臺。推動市、縣數字城管平臺智慧化升級和行業應用智慧化改造,提升數據采集、分析預警、輔助決策、運行監管、綜合服務及考核評價等功能。逐步實現"12319"城管服務熱線與"12345"市長熱線的對接,通過微信、手機APP等暢通群眾參與渠道。應急監測預警系統。圍繞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消防、煙花爆竹等安全生產風險重點領域,森林防火、地質災害、防汛抗旱、地震等自然災害重點領域,加快建設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加強水利、氣象、自然資源、林業、地震等部門的基礎數據、監測數據、預警數據、歷史數據匯聚,開展災害風險綜合評估。應急指揮調度系統。立足全省一張網、一張圖、全災種、大應急,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和指揮調度方案,實施省應急指揮協調能力提升項目,建立反應靈敏、高效調度、科學決策的省級應急指揮信息系統,開發綜合監管、資源掌控、隱患排查、預警發布、預案管理、演練模擬、智能分析等功能,實現全省應急指揮調度智能化、扁平化和一體化作戰。應急搶險救援系統。統籌推進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救援隊伍建設發展,強化裝備配備和能力建設,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根據險種、險點合理布局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裝備物資,科學調度救援力量,確保有急即應、有急能應,構建科學完備的搶險救援體系,全面提升搶險救援響應速度、處置效率。按照統一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建設完善應急資源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應急資源管理和保障能力。應急廣播體系。統籌利用現有廣播電視資源,建設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與全省各級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有效對接的全省應急廣播體系,加快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全時段的預警信息發布和政策宣講服務,進一步提升全省應急管理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行政執法監督平臺。依托省政務云平臺,建立全省統一的行政執法監督數據中心,建設包括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監督、行政執法基礎信息管理、行政執法監督管理、行政執法公示、行政執法監督對外服務、數據智能輔助分析以及應用基礎支撐等七大系統,實現對全省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人員、行政執法權力事項、行政執法過程的監督以及行政執法信息的公開管理,促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更上新臺階。

熙菱信息:密切關注區塊鏈相關業務:熙菱信息(300588)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密切關注區塊鏈相關業務,目前沒有實際應用。[2018/4/14]

公共服務方面。

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創新政務服務、營商環境、醫療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社保、養老、扶貧等領域服務模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政務服務。豐富政務服務渠道,持續深化多終端政務服務協同辦理,不斷完善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地圖,隨時隨地提供全覆蓋、精準化、個性化、智慧化服務。推廣"全程網辦"服務,推動與群眾和企業密切相關的政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應上盡上、上必能辦";按照個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構建辦理"一件事"主題和服務場景,推出更多"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推廣"跨區域通辦",統一服務標準和辦理流程,推進同一事項全省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動"安康碼"賦能升級,具備個人信息、電子證照、支付憑證等多種功能,實現政務服務掃碼登錄、掃碼取號、掃碼辦事、掃碼評價,真正做到"一碼通辦"。營商環境。完善政務服務網"營商環境"專題內容,推出金融、運輸、人才、民生、市場等服務專欄;優化水、電、氣、熱等公用事業事項辦理流程,簡化報裝手續;完善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提高信貸發放精準度;建成全省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提升工程項目報建服務水平;發揮"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綜合服務平臺作用,線上線下、常態長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動更多的涉稅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壓縮納稅人辦理時間,減少納稅次數;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優化企業開辦注銷辦理流程;建設中介服務網上平臺,不斷推進與行政許可事項深度融合,開展中介服務信用評價,建立健全中介服務機構退出機制;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互聯網+公證""互聯網+營商環境監測"等服務新模式。醫療健康。統籌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發展互聯網醫院,拓展完善"智醫助理"功能,加強老年慢性病在線服務管理,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醫療便民服務平臺功能,全面拓展網上預約掛號、預防接種等線上服務。推行智能化助殘服務,為殘疾人提供緊急救助、康復護理等便捷的居家上門服務。加強傳染病防治能力建設,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教育。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智慧學校建設和應用,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教育。在"三通兩平臺"基礎上,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平臺。強化"智慧課堂"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加速推進貧困地區教學點"智慧課堂"覆蓋。鼓勵開展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創新研究與應用。整合各類數字化教育資源,推廣和支持在線教育、遠程教育等互聯網服務新模式,運用互聯網、移動多媒體、電視院線等載體,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普惠共享。文化旅游。建設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大數據中心,加強數據開發應用。優化升級"安徽文化云"和"游安徽"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提供公共數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服務,實現"一部手機游安徽"。持續開展智慧旅游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指導智慧旅游景區建設,發展景區門票網絡預約、VR景區導覽、人流預警等旅游新模式。社保。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加快社會保障卡發行推廣及電子社保卡普及應用工作,將社會保障卡作為"安康碼"線下重要載體,拓展社保卡線上線下綜合應用范圍和深度。推進"互聯網+安徽人社"建設,構建全省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礎信息庫。完善全省統一網上服務大廳功能,推動更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項網上辦理,實現相關業務"一網通辦,一卡通行"。打造"智慧就業"一體化平臺,運用"互聯網+就業服務"和大數據模式,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公共招聘網上辦事與實體經辦的有效結合和互補,為服務對象提供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的網上服務。推動省集中社保信息系統上線運行。養老。建設全省性養老服務數據資源中心及應用服務平臺,構建覆蓋全省的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和管理系統,推動個人、家庭、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及專業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優化配置,提供智慧化、個性化、多樣化、便利化的養老產品和服務。培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支持智慧養老機構建設,發展智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進醫養結合,做好康養服務,打造智慧社區養老助殘服務體系。扶貧。依托安徽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完善全省扶貧數據庫,加強數據整合運用,做好動態監測管理,及時將監測對象信息推送民政、教育、衛生健康、醫保、殘聯等職能部門,加強數據共享與比對分析,協調落實監測對象相關扶持政策。探索大數據在返貧監測和幫扶中的應用,開展監測預警和精準動態幫扶。推動消費扶貧線上線下結合,優化升級百家網站"助農扶貧"聯動公益平臺,助力精準扶貧脫貧。

專欄4公共服務類應用建設重點

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全力創新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方式,拓展"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窗口辦、電視辦"等服務渠道和供給,提升"就近辦、一窗辦、套餐辦、智慧辦、承諾辦、容缺辦"等服務效率,強化"導航辦、一碼辦、委托辦、兜底辦"等服務支撐。根據不同渠道特點和辦理方式,分類制定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清單。精準提供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地圖,建設基于空間位置的一張電子政務服務地圖,匯聚各類服務內容、服務站點位置信息,具備智能搜索、智能推薦、智能導航、智能拓展功能,方便企業群眾查詢、搜索和辦理政務服務,對辦事路徑軌跡、辦事習慣、辦事評價、辦件量、使用記錄、熱點事項進行大數據分析,不斷優化服務,調整資源配置。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協調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對接聯通,強化人口、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數據采集,暢通部門、區域、行業之間的數據共享通道,實現全民健康信息共享應用,促進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信息數據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管理部門之間的聯通共享和業務協同。"5+2"智慧校園工程。增加智慧教育供給,全面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完善數字/智慧學校建設,推動安徽特色"5項基本功能+2項支撐條件"的智慧校園工程,實現各級教育應用、數據和用戶的互通,教育管理、教學和服務的融合,建成全省一體化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速推進貧困地區教學點智慧課堂建設,形成基于"互聯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教育服務新模式、教育治理新模式。"安徽文化云"和"游安徽"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全省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免費開放公共文化場館數字資源,打造集服務和管理于一體的"安徽文化云"公共服務平臺,服務群眾、資源共享。完善"游安徽"公共服務平臺,為來皖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服務,打造兼具服務、營銷、管理功能的全省旅游公共服務平臺。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加快構建全省統一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有效整合養老及服務機構資源,提高養老機構的資源利用率,擴大養老服務范圍,通過熱線、智能手機和緊急救助服務終端等渠道,最大程度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服務需求。加強智慧養老大數據分析,為社會養老機構建設提供科學的信息服務。

生態環保方面。

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生態環保中的應用,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整合生態環境信息資源,開展大數據應用分析,為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和環境質量提升提供更科學精準的支持。優化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完善涵蓋大氣、水、土壤、溫室氣體、噪聲、輻射、生態狀況等要素以及城市和鄉村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立天地一體的生態質量監測體系,基本覆蓋全省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保護紅線重點區域。鼓勵在學校、醫院、居民區等敏感區域優先開展環境健康監測。推動污染源監測與排污許可監管、監督執法聯動,加強固定源、入河排污口、移動源和面源監測。強化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推動重點排污單位實現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監管"三個全覆蓋,拓展污染源排放遙感監測。建立生態環境"一套數"。逐步整合從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衛生、林業、氣象等部門獲取的有關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數據,加強監測數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遙感等技術,實現對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獲取、分析,為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管理、預警和執法提供數據支持,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能力。拓展多維度生態保護應用。建立全省統一的"三線一單"成果信息平臺,實現"三線一單"成果落圖固化,積極融入全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加強與有關部門業務平臺的對接,逐步實現"三線一單"數據共建共享,與其他業務平臺互聯互通。統籌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提升水利監管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林業信息化建設,實行網格化管理,強化各類自然保護地監管,為建設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提供重要支撐。加強我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漁政信息化建設,構建各站點互聯互通、全省"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的多元智能感知漁政信息系統和水陸空、全時段、全天候、全覆蓋的智慧漁政平臺。建設智慧河道采砂監管平臺,采用雷達、雙光譜遠程光電、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智能感知監管技術手段,實現對違法采砂船、運砂船等執法對象的全水域全天候監控、及時預警、實時取證。探索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大數據應用,為生態補償機制提供數據評價支撐,提升新安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管水平。優化環保公共服務應用,通過網站、移動APP等多門戶、全方位發布生態環境數據,利用多角度成果展示增強政府公信力,確保人民群眾知情權。

專欄5生態環保類應用建設重點

安徽省自然資源"一張圖"。以現有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基礎,整合集成全省各級各類空間規劃、信息數據,建立覆蓋全省自然資源"一張圖",并與省、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對接,實現工程建設項目統一審批,為全省各級相關部門提供空間數據共享與地圖服務。林長制信息化建設。依托江淮大數據中心平臺,圍繞林長制改革"五綠"任務和"五個一"平臺建設,開展林長制林業大數據建設,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撐。建立集林長信息采集、責任區劃分、"五綠"任務管理、"五個一"信息協同管理、智慧林業技術支撐于一體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全省統一的"五個一"信息平臺,建設基于網格化管理的信息系統,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全省林長制綜合信息系統;創新林長制"五綠"監督考核信息化應用模式,構建可量化、可分解、可實施、可監測的林長制監測評價體系。數字江淮-生態環境監管平臺。主要實現生態環境全景圖、重點任務目標分析、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污染源監管、督察執法、政務服務、固廢監管、數據資產分析、環境經濟分析等功能,同時提供決策分析移動端應用。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應用。開發集大氣環境管理"一張圖"、空氣質量預警預報、移動源監管、目標考核等模塊于一體的智能化應用。全面提升大氣環境管理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強化源頭預防和過程監管能力,實現對安徽省大氣環境狀況的全面掌控。水環境質量目標管控應用。通過遙感監測、物聯網設備采集等信息化手段,基于GIS、GPS、BDS、RS等技術,將全省水系、流域信息匯聚形成"一張圖",實現對全省水環境質量的實時動態監控、水環境預警預報、水污染防治任務調度、水環境應急指揮、水環境決策分析等全業務覆蓋,全面提升全省水環境質量目標管控能力。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應用。構建全省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應用系統,利用"一張圖"呈現所有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發揮其在污染防治、城鄉規劃、土地利用中的作用,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降低土壤環境污染風險,提高土壤防治科技能力,保障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及土壤防治攻堅戰工作順利推進。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建立涵蓋化肥農藥使用、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平臺。

區域協同方面。

積極參與數字長三角建設,在數據共享、平臺共建、業務協同等方面加強協作,利用數字化推動長三角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順暢,實現互利共贏。長三角一體化數據共享。依托長三角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同編制數據共享需求清單,統一發布數據資源目錄并動態更新,建立數據供需關系長效更新機制,推動實現長三角地區各類政務服務數據可互通、可查詢、可調用。在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的同時,構建長三角地區公共衛生、食品安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健康、環境監測、公共信用、教育信息、交通出行等領域主題信息庫,支撐長三角地區治理協同、服務聯動,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利用現有數據資源,整合形成長三角地區自然人綜合庫、法人綜合庫、電子證照庫、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庫,為長三角地區"一網通辦"提供支撐。重點行業跨區域協同聯動。深入推進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完善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窗、專欄,推進全流程線上辦理,實現無縫對接,降低企業和群眾辦事成本。落實《長三角地區電子證照互認應用合作共識》,加快推進高頻電子證照在區域一體化政務服務、監管執法、社會化場景等領域互認應用。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協同監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以構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為抓手,建立智慧化監測預警體系、立體化醫療救治體系和系統化支撐保障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機制。加快長三角數字流域、智慧水網、智慧廣電、智慧郵政建設,探索跨地域區塊鏈應用場景。推進"暢游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等服務工程建設,加快數字化和一體化的民生服務進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政務服務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探索"安康碼"與電子社保卡深度融合,努力實現"一碼通行"。打造一批"未來社區"樣板,融入長三角區域的"城市大腦"集群,實現城市服務、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跨區域協同,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專欄6區域協同類應用建設重點

合力搭建長三角市場監管體系數據共享一體化平臺。大力實施"三聯三互三統一"工程,加強信息互通,為統一企業登記規范、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協作、推動檢驗檢測認證結果互認互通提供數據保障,推動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促進滬蘇浙皖市場監管領域業務協同。

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利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公共支撐能力,強化跨區域政務服務通辦和政務數據互聯互通,不斷豐富長三角"一網通辦"接入事項,打造高頻跨省通辦"精品"事項,拓寬區域"跨省通辦"的深度和廣度,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在服務模式、流程優化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創新。落實《長三角地區電子證照互認應用合作共識》,推動更多高頻電子證照在長三角地區互認共享、跨省"亮證,以及在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場景中的互認共享,進一步"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提升"一網通辦"水平。

七、實施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優化管理機制。

加強統籌協調,在省加快建設"數字江淮"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建立"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協調推進機制。設立線上"政務數據大廳",通過線上集中管理,充分調動各部門信息化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適時探索成立"數字政府"建設運營機構,構建政企合作的長效運營機制。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標準規范。

圍繞項目管理、數據共享開放、數據應用、數據安全等方面,推動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健全全省電子政務建設、運營管理、網絡安全保障等標準規范,以統一標準促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制定完善"數字政府"核心元數據及基礎數據庫共享開放應用規范,提升數據資源共享交換與開放利用水平。加強對信息資源的分級分類管理,實現對信息資源采集、傳輸、存儲、共享、開放、利用的規范化管理。

加強安全防護,落實安全保障。

完善安全管理和技術保障機制,構建全方位、一體化防護體系,保障"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安全、高效運轉。建立權責清晰的安全管理體系,落實主體監督責任。建立綜合全面的安全技術體系,覆蓋從基礎設施和數據采集、匯聚、交換、存儲到數據服務和業務應用整個流程,使數據使用安全、透明、可控、可信、可驗證、可溯源。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制度,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安全測評。建立實戰化、常態化的攻防演練機制,以實戰演練為抓手,促整改、堵漏洞、防風險,不斷提升網絡安全防護水平。

加強資金投入,壯大人才隊伍。

加大"數字政府"建設資金支持力度,各級政府應統籌政務信息化建設資金,積極支持"數字政府"建設項目實施,建立支撐政務信息化項目快速迭代建設的資金審核程序和機制,進一步完善"數字政府"建設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加強"數字政府"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既精通政府業務又能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綜合型人才,推進與專業研究機構、高端智庫的戰略合作。

加強評價考核,保障規劃落實。

各市和省有關部門作為相關區域和專項領域推動"數字政府"發展的責任主體,應依據本規劃,細化工作方案和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將"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納入政府部門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按計劃開展重大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估,加強統計監測、協調調度、績效評估和考核監督,全力推進項目任務完成。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惠民效果和群眾評價檢驗"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考核評估,根據項目任務進展情況、中期評估完成情況、技術發展新動向等,對規劃進行動態調整。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

Tags:區塊鏈人工智能EFIDEFI區塊鏈用大白話解釋人工智能chatGPTPEFI價格Definex

聚幣
比特幣突然暴跌6個點,爆倉無數,挖礦囤幣者卻波瀾不驚,why?_RAT

最近比特幣價格暴漲,到今日凌晨為止,比特幣價格已經接近24000美元,四天之內價格瘋漲5000美元左右。如果是炒短線,囤幣待漲的朋友們可能會高興的心里樂開了花.

1900/1/1 0:00:00
API3 (API3) 項目介紹_DAO

一、項目簡介 API3構建了由DAO治理的,具有可量化安全性的區塊鏈原生去中心化API。 二、項目介紹 API3將去中心化應用程序與傳統WebAPI提供的數據和服務相連接,從而在不犧牲去中心化思.

1900/1/1 0:00:00
ipfs/Filecoin這么火 ,究竟是區塊鏈最大機遇還是新騙局?_ECO

最近,IPFS的激勵層FIL持續走紅,有很多人猜測和關注,究竟此項目靠不靠譜?我們今天逐個問題解答.

1900/1/1 0:00:00
為什么要在以太坊上構建去中心化緩存層?到底要怎樣做呢?_GRAP

TheGraph項目旨在通過構建去中心化的數據網絡以實現Dapp對以太坊和IPFS數據的快速訪問。 問題出在哪里? 區塊鏈對于實時數據提取的效率并不高.

1900/1/1 0:00:00
財聯社:比特幣會漲至65萬美元?摩根大通喊出這等天價_比特幣

剛剛過去的周末,比特幣價格續創歷史新高,突破24000美元大關。但在摩根大通看來,比特幣漲勢不過才剛剛起步,仍有相當大的上漲空間,且任何事情都無法阻止該加密貨幣上漲的腳步.

1900/1/1 0:00:00
BKEX Global 關于上線POND(Marlin)的公告_GLO

親愛的BKEXer:?????? ??? BKEXGlobal即將上線POND,詳情如下:??上線交易對:POND/USDT??充值功能開放時間:已開放交易功能開放時間:2020年12月22日2.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