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說區塊鏈的10年,其實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也很簡單。
本質上的原創只有比特幣一個,ETH不過是在抄BTC,然后在上面加了一個智能合約,EOS是在抄ETH,只不過把節點數量從很多改成了投票選出來的21個,Tron和其他一些公鏈,則是在抄EOS。
還有其他幾十個上百個無人問津的公鏈,都在盯著這些明星項目。反正也沒有什么真正的原創技術開發能力,這些明星項目把區塊鏈開發到哪一步了,有哪些新技術可用了,就直接用好了。
這么說雖然聽著挺扎心,但較起真來,也確實沒毛病。在原創度上,比特幣算一個的話,ETH能算半個,EOS可能只剩0.1了。至于絕大多數其他區塊鏈項目,可能都在無限趨近于0。
以太坊這半個創新 ——即智能合約對于區塊鏈的重要性真的是如何強調都不為過。畢竟,在這之后,區塊鏈才終于擺脫了只能你給我轉幾個幣,我給他轉幾個幣這種簡陋至極的操作,邁入可以真正能做點事情,可以讓人與系統深度交互的時代,雖然,性能依舊是個渣渣。
經歷了過去兩年擴容的各種嘗試,一眾Layer2項目,分片與以太坊Plasma的慘淡光景之后,終于,在區塊鏈10年的這個關鍵年份,我們基本確定了未來智能合約平臺的三大發展方向,本文在此做個梳理。類似Solana,Radix等新興公鏈所采用的玄之又玄的時空證明,邏輯鐘的全新共識機制,當前還停留在概念階段,所以并不予以介紹。
經濟日報:AIGC有規范才有美好未來:4月16日消息,據經濟日報文章指出,對AIGC這樣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新應用來說,各類風險顯而易見,入局企業尤其擔心重金投入后遭遇政策風險導致投資損失。
首個AIGC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本身就是一個重大信號,說明我國非常重視此輪AI發展所引領的科技變革,期待促進AIGC技術的健康發展。
與新技術開發幾乎同步的監管規范,必將隨著技術發展和時代變遷而更新調整。此次AIGC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是開局的第一步,它將促進AIGC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無規矩不成方圓,AIGC有規范才有美好未來。?[2023/4/16 14:06:38]
以太坊——火到爆的Rollup
前兩年大火特火的Plasma等離子擴容方案基本宣告失敗了。目前來看,以太坊上,最有可能扛起這面大旗的,是Rollup,這個詞兒最近已經被V神點名N次,許多知名的Layer 2項目,也宣稱要開始Rollup了。
要知道Rollup為什么崛起,你首先得知道Plasma為什么失敗了。
而要知道Plasma為什么失敗了,你首先得知道以太坊為什么這么慢。
Ripple CTO:NFT有潛力解決未來的實際問題:金色財經報道,Ripple首席技術官David Schwartz表示,他對NFT技術持樂觀態度,并強調這項技術將繼續存在。Schwartz稱:“NFT生態系統沒有關注去中心化和審查的阻力。NFT使市場更具競爭力。它們將覆蓋范圍商品化,讓客戶有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服務。NFT有潛力解決未來的實際問題。”[2021/4/12 20:09:07]
代碼通過一筆交易提交到ETH上,形成了一份“智能合約”。當這份合約被執行 (礦工將其寫入區塊) 時,所有的節點都需要執行并驗證這份合約。
顯而易見,以太坊這么多節點,那些性能和連接較差的節點,勢必會拖累整個系統的運行速度,再者,整個區塊鏈上堆積著主網上線之后所有的運算,任何新加入網絡的節點都需要從頭同步,并完整地執行所有這些運算。
Plasma呢,則本質上是一個側鏈解決方案,用了一個區塊鏈樹的概念。側鏈通過雙向錨定到主鏈,側鏈主打性能,主鏈主打安全…… 說白了就是Layer 2那一套,然而這帶來了一個嚴重問題,側鏈要對側鏈運營商保持信任,確保他們不跑路,同時又為了保持區塊鏈的特性,不能無條件信任他們,所以用戶就必須不斷的通過算法來驗證側鏈,計算非常的密集。
再者,若是用戶想要從側鏈“撤退”的時候,需要將整個歷史記錄發布到主鏈,要是發生什么大的事件,大家一起撤退,主鏈鐵定瞬間過載,直接崩掉。
聲音 | 巴比特副總裁馬千里:未來十年是資產的通證化過程:金色財經現場報道,11月20日,巴比特副總裁,比原鏈運營總監馬千里在“2018區塊鏈新經濟杭州峰會”第二天的會議現場以“鏈上資產與資產上鏈”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表示,過去十年是通證的資產化過程,而未來十年是資產的通證化過程,也就是資產上鏈的過程。他說,一般資產將會經歷資產權益化、資產證券化、資產區塊鏈化這三個階段,目前正在向區塊鏈化前進。[2018/11/20]
總而言之,plasma帶來的問題,比要解決的還要多,所以去年被直接棄了,接班的希望之星,叫Rollup。
Rollup的主要方法是——在鏈下執行許多事務,并將它們“捆綁”在一起。然后使用“某種方法”來驗證“匯總”的交易組,該交易確認每筆交易均由所有者正確簽名,從而防止了任何無效或操縱的交易。相對于Plasma的主要優勢便是——干了Plasma類似的事兒,但是把Plasma帶來的數據可用性問題和退出復雜性的問題給解決了。
而上面說的那個“某種方法”,又可以分為零知識證明(SNARK)與一種加密經濟學機制,使用零知識的叫Zk-Rollup,使用加密經濟學機制的叫做Optimistic Rollup。兩者各有千秋,估計得靠時間來決一勝負。
Polkadot——分片的極致
分析 | 區塊鏈業務將成迅雷未來長期發展方向與目標:從Q2財報來看,迅雷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是其區塊鏈業務。
今年4月,迅雷正式發布了主鏈迅雷鏈。同期迅雷舉辦了區塊鏈開發大賽,為迅雷鏈聚集了2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
在7月初落幕的迅雷全球區塊鏈應用大賽決賽上,迅雷又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為區塊鏈而生”的迅雷鏈文件系統TCFS(Thunder Chain File System),其運行方式突破了現有文件系統的技術瓶頸,讓文件和大塊數據上鏈成為可能。
此外,陳磊在報告中表示,“在本季度,我們實現了迅雷鏈這一重大突破,讓能夠賦能實體經濟的區塊鏈應用落地成為可能。迅雷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賦能個體,迅雷鏈和迅雷的共享計算體系將在新技術和實體經濟之間建起橋梁。迅雷鏈已經為區塊鏈應用在大規模用戶中落地做好準備,希望成為這些應用的主鏈。”[2018/8/15]
說波卡之前,得先說說分片。
分片在2017年被提出,18年經由Zilliqa打響第一槍迄今為止,已經兩年多了。
兩年多,你可能耳熟能詳的名字有很多……然而,這些個分片項目,到今天為止,沒有一個真正做出重大突破的。
華英農業:旗下華禽網在引入區塊鏈技術,未來會運用在食品安全追溯:華英農業5月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旗下的華禽網在引入區塊鏈技術,未來會運用在食品安全追溯上。[2018/5/4]
恰恰驗證了18年分片剛火時候那句點評,以太坊作為最強技術社區,分片都還沒搞出來,你們哪來的勇氣?
視角切回波卡,你可能會好奇,分片跟波卡有什么關系?波卡不是跨鏈的項目么,據你所知,使用平行鏈和中繼鏈來實現擴容的,而不是分片。
沒錯,分片分到極致,其實就是波卡這個樣子。波卡的設計,本質上就是一個極端的分片系統。不信,看創始人Gavin Wood的原話:
“最初,Polkadot的設計邏輯并沒有直接聯想到互操作性。我們在等以太坊的分片技術推出。但分片一直沒有實現,現在也沒有推出。因此,我想自己做一個擴展性更強的“以太坊”,在設計過程中將分片概念推到了一個比較極端的程度,就干脆不要分片了,設計獨立的鏈就行。
這樣設計的話,不同鏈之間就可以互相傳遞信息,最終的結果是通過一個共享的共識層面來實現通信。”
當然,波卡這套東西極端復雜,比一般分片還要復雜,畢竟,共享安全性那一套東西,實現起來不簡單。這也是為什么到現在主網到現在還沒上線,上線的話,開始也只是中繼鏈的功能,平行鏈的功能開發完畢不知道還要等多久,還有收集者,卡槽拍賣,平行鏈和平行絲之間的轉換……
人們總把Cosmos與Polkadot看成是跨鏈的最大兩個競爭對手,但嚴格意義來說,人家兩個真的不是一個賽道。
Cosmos本質是在做IBC跨鏈協議,從公鏈平臺的本身來說,相對波卡簡單許多,Hub和zone其實就是位置上的區別,運行原理是一樣的,關鍵是用IBC鏈接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Cosmos更貼近一個真正的跨鏈項目。
而波卡,更多像是一個分片到極致,成了自帶跨鏈的智能合約平臺,波卡的真正對手,是ETH2.0,以及接下來要說的——BSV。
BSV——被你誤解的大區塊
很多人提到BSV,便想到無限擴容,然后給那個無限區塊的BSV起了個名字 - 區塊鏈網盤。
這個詞略帶貶義,畢竟,在多數人的印象里,存儲這事兒,不是IPFS之類的項目干的么,你一個智能合約公鏈,操這心干嘛?再者,不是說比特幣不是圖靈不完備的么,你還整啥智能合約平臺呢?
圖靈完不完備這事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按照圖靈機的定義來講,BSV是圖靈完備的,在恢復了許多被BTC禁用的操作碼之后,BSV已經可以大致實現ETH可以實現的多數功能,也有了類似于Solidity這樣的上層智能合約語言。
而之所以說BSV的智能合約平臺是另一個范式,主要是以下兩個點:
1.數據庫與操作系統,而非CPU
這可能是BSV與以太坊,EOS等一眾公鏈最為直接的區別。
以太坊等智能合約平臺,一份合約發起后,無論是否牽扯Layer 2,所有節點都需要執行并驗證合約,從而確保有效性和一致性。客戶端發起一筆 (與某個合約相關的) 交易,本質上相當于觸發了一個全網執行的動作,這種風格,更像是把區塊鏈當做CPU。
而BSV則完全不是,他的運算本身不在鏈上,只有指令 (類似一段腳本代碼或一個程序庫) 以“文件”形式在鏈上儲存。也就是說,當用戶執行一個鏈上運算時,實際上只是在本地運行需要的操作, 由于其他節點并不關心執行過程對應的運算在鏈下執行,只有當產生有意義的結果時才上鏈。這種風格,是把區塊鏈當成數據庫,或是操作系統來用。
你可能會疑惑,這算什么區塊鏈啊,運算都不發生在鏈上,關鍵的操作沒有所有節點同步執行,誰來保證這個運算是有效,合法?這和中心化數據庫有啥區別?
區別還是有的,還挺大,那就是,操作與結果都是上鏈的,所以當需要被驗證的時候,它可以被所有人隨時驗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按需驗證”的方式。你因為利益相關質疑我的鏈下運算結果,那么歡迎來驗!數據和腳本都是在鏈上不可更改的,你算出來,我算出來,他算出來,結果肯定都是一致的,誰算都一樣。需要的人,利益相關的人算就好了,不需要全網所有節點每次跟著一起算。
所以按照這種模式,一個區塊鏈上的網站,維護人員修改了一些數據或是頁面之后,除了這部分數據作為結果保存到鏈上以外,其他不關心這個網站上的這部分數據的礦工和用戶,基本是無感的。
2.堆硬件,不只是堆哈希算力,還有帶寬,連通性與存儲
在BSV看來,當前比特幣的挖礦模式,是畸形的。
要知道,對于挖礦來說,節點軟件和礦機是兩部分東西,目前大多數礦池在礦機的投入上比服務器要多得多,可能買了兩個億的礦機,跑節點軟件的就是個破筆記本。換句話說,大量的錢都投在了哈希算力上面,并沒有投入服務器成本。這種,顯然就是沖著區塊獎勵來的,而對于手續費這一塊,毫不在意。但要知道,區塊獎勵這東西,再過個十年八年,基本上就是個點綴,到時候手續費才是王道。
如何保證手續費足夠呢?一是上面除了轉賬之外的需求,還需要有大量應用所帶來的交易,二是區塊要足夠大,保證一個區塊里容納足夠多的幣來交易,以足夠支付礦工的手續費。
這一切的前提,則是——提升硬件能力,用最好的硬盤,用最好的處理器,甚至設計專門針對比特幣的硬件來提高腳本處理能力,且并行計算,此外,連通性也需要大大增強,畢竟就算你的處理能力高,如果高出了絕大部分礦池也是沒用的,別的礦池處理不了會拒絕掉這個塊。
同時反過來,區塊足夠大,手續費足夠多,礦工也自然有動力升級硬件與服務器,相輔相成,最終形成閉環運作。
那么,在未來智能合約平臺領域中,原生PoW卻中途轉PoS的ETH2.0、原生PoS的Polkadot、原生PoW的BSV等等許多目前已經提出來的路線,那么未來會是萬鏈歸一,還是遍地差異化的“開花”?
相信下一個區塊鏈10年,必見分曉!
北京時間3月23日晚,美聯儲宣布,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不設額度上限,實行無限量的量化寬松政策.
1900/1/1 0:00:00比特幣現金(BCH)迎來了人生第一次減半,螞蟻礦池挖出了減半后的第一個區塊。BCH社區組織了一場直播,業內大咖與開發者紛紛上陣.
1900/1/1 0:00:00總部位于新加坡的獨角獸創業公司Acronis于3月31日發布了最新的網絡安全調查。調查顯示,86%的IT專業人員都對加密劫持(cryptojacking)感到擔憂.
1900/1/1 0:00:00Sharding(“分片”)是 Eth2 對比 Eth1 的許多升級之一。這個名詞來源于數據庫研究,就是將一個大的數據庫切分為許多部分,而一個分片就是一個部分.
1900/1/1 0:00:002020年3月5日韓國國會通過特別金融法修訂案,加強虛擬貨幣“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監管。3月16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加入此行列.
1900/1/1 0:00:00第三期視頻來了,這期幫大家認真剖析到底為什么全世界人都勸我不要玩合約!澎湃新聞發行首款原創動畫視頻數字藏品:金色財經報道,2022年4月2日世界自閉癥關注日之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