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白話區塊鏈,作者:郭立芳,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閃電網絡和雷電網絡看起來非常相近,它們有著基本相同的技術基因和奮斗目標,但又演繹著各自的生命軌跡,為不同的老板服務,閃電網絡是當之無愧的哥哥,老板是比特幣,而雷電網絡的主子是以太坊。兩者都是為了解決轉賬速度慢和網絡擁堵的問題,是一種鏈下支付的技術。所謂“鏈下支付”,就是用戶轉移區塊鏈資產的操作,不在主鏈上發生,而是在鏈下進行,稱之為鏈下支付。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閃電網絡和雷電網絡是什么,以及它們的區別。閃電網絡
Decred發布v1.6版本 包含閃電網絡集成等更新:據官方消息,Decred宣布發布v1.6版本。該版本包括以下更新:
- 一項新的共識投票以實現Decred Treasury去中心化;
- 流線型私人質押;
- Decrediton中的私人交易;
- 閃電網絡集成。[2021/1/26 13:32:35]
對于每秒鐘僅能處理7筆交易的比特幣來說,如何實現小額、高頻、快捷的零售場景下的即時支付,成為比特幣支付的最大痛點。2016年1月14日,閃電網絡的“白皮書”發表,提出了比特幣的第二層鏈下擴容解決方案。其主要原理是將交易放到比特幣主鏈之外,使得用戶以更低的費用和更高的效率轉移比特幣,在鏈下實現快速的點對點微支付交易。2017年1月,第一個閃電網絡的實現——lnd,發布了Alpha版本。2018年3月測試版開始落地,今年12月4日起,Bitfinex正式支持閃電網絡存取款。閃電網絡之間的轉賬約定叫通道Channel,實際上就是一個智能合約,只用代碼來管理,自動運行。節點之間要建立通道,就要往通道里存進比特幣或以太坊。節點之間的轉賬,都在合約里記賬,智能合約把最終結果記到比特幣主鏈上就可以了。在主鏈之外,閃電網絡允許節點間打開支付通道,所有付款通道保持活躍,直到任何一方自愿離開渠道并關閉它,理論上可以支持每秒數百萬以上的交易,交易時間以毫秒計,交易費用極低,足以支持小額、高頻的零售場景支付。雷電網
閃電網絡節點數量已達14166個:金色財經報道,據1ML.com數據,目前,支撐網絡的節點數量達到14166個,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上漲2.33%;通道數量為36115,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下降1.7%;閃電網絡承載能力目前為1065.56BTC,約合1210.33萬美元。[2020/10/16]
雷電網絡是一種鏈下擴展解決方案,是建立在以太坊網絡之上的支付網絡,在不需要雙方互信的情況下,可實現近乎即時,低費用和可擴展的付款。它是對以太坊區塊鏈的補充,可與任何ERC20兼容令牌一起使用,其目標是研究狀態通道技術,定義協議并開發實現。兩者的區別
閃電網絡節點數量已達13284個:金色財經報道,據1ML.com數據,目前,支撐網絡的節點數量達到13284個,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上漲2.01%;通道數量為37141,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下降1.2%;閃電網絡承載能力目前為989.12BTC,約合1101.76萬美元。[2020/8/4]
1、基于的鏈不同閃電網絡是基于比特幣網絡,而雷電網絡是在以太坊網絡上運行。且閃電網絡沒有Token,是比特幣網絡的第二層,且并不是一個區塊鏈。2、發展進程不同閃電網絡,無論從節點數量、通道數量,還是網絡容量等指標來衡量,閃電網絡在過去一年間都出現了數倍的增長。據1ML數據,截止12月22日,其線上支付節點已達10855個,支付通道35188個,鎖定BTC861枚。目前來看,閃電網絡操作還比較復雜,需要用戶弄懂節點、通道等概念,在安全性上也有一定的風險,閃電網絡目前的規模還不算大。對比閃電網絡,雷電網絡因為以太坊智能合約對報文格式沒有特別的字段限制,解決了舊版本快照的識別和作廢問題。但雷電網絡至今仍未完成,正在逐步建立,并在開發過程中添加了更多功能。
Tags:比特幣雷電網絡以太坊RED比特幣匯率兌換人民幣雷電網絡幣什么國家以太坊官網下載appRedPanda Earth
編者按:本文來自:得岸觀點,作者:JorgeS,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DeFi無疑是2019年區塊鏈世界的網紅概念.
1900/1/1 0:00:00今天在幣乎上看到一篇文章《趙東活了下來,又有多少人爆倉后沒能東山再起呢?讓你激動的那些成功經驗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而已》.
1900/1/1 0:00:00Odaily星球日報譯者|Moni 以太坊是一種加密貨幣協議,由于與比特幣、萊特幣、以及其他支付技術有很大不同,也為其帶來了更多價值和潛力.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碳鏈價值,作者:碳鏈價值研究院,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摘要第46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將區塊鏈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一并列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區塊鏈大本營,責編:Carol,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縱觀人類歷史,族群化、社區化、社群化是社會演化的自然結果.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IOSG,作者:Jasmine,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消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