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通過區塊鏈為基礎的項目債券擴大可持續發展》
本文探討了通過金融技術解決方案調動國內儲蓄以擴大可持續投資的選擇。大多數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都面臨著擴大可持續融資的迫切需求,以促進低碳和氣候適應性強的基礎設施投資,但不發達的資本市場往往抑制了基礎設施投資的國內資源調動。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國內儲蓄者面臨著當地貨幣的“安全”資產的稀缺,導致資本向發達經濟體的金融中心輸出。本文討論了金融科技如何幫助補充傳統資本市場并為可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調動金融資源。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微信ID:ruc_fintech)對研究核心部分進行了編譯。
世界各國都面臨著擴大對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的迫切需求,包括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以促進低碳轉型并使其經濟符合《巴黎協定》和2030年議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估計,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在基礎設施、低碳技術和其他領域的年度公共投資的額外需求將超過20萬億美元(IMF 2020)。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資金是一個關鍵的挑戰。
雖然國際上關于發展籌資的討論——在“從數十億到數萬億”的口號下——強調了釋放國內資源的必要性,但大部分討論都集中在先進國家的私人資本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提供資金。雖然外國援助和外國私人資本可以在發展籌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外國投資在為基礎設施融資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以及與外國貸款相關的金融脆弱性風險。同樣重要的是要更好地利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國內儲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也必須更好地利用國內儲蓄。
因此,加強國內資源調動至關重要且有必要為此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除了資金的調動,基礎設施投資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腐敗。IMF(2020年)估計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礎設施資金因效率低下而流失”。因此即使不能消除這種懈怠,也要找出減少這種懈怠的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著作權保護意見 允許當事人通過區塊鏈等方式提交證據: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完善知識產權訴訟證據規則,允許當事人通過區塊鏈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有效解決知識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依法支持當事人的行為保全、證據保全、財產保全請求,綜合運用多種民事責任方式,使權利人在民事案件中得到更加全面充分的救濟。(瀟湘晨報)[2020/11/17 21:02:30]
在此背景下,本文將討論金融技術——或者說金融科技——和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如何促進國內資源的調動以實現可持續的投資,并同時加強可持續的投資,通過促進程序和區塊鏈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改善基礎設施項目的執行情況并提高透明度。本文特別探討了金融科技如何能夠幫助 補充傳統資本市場,并為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調動金融資源。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為不同規模的投資者有機會購買本地貨幣資產,并為市政當局等發行人籌集資金用于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一旦項目投入運營,它還將促進項目管理,例如通過計量和計費,并在投資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創造完全的透明度,減少涉及資金濫用的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估計,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每年在基礎設施、低碳技術和其他領域的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額外公共投資需求占世界GDP的1.3%(圖1)。累計到2020-2040年期間,估計額外的投資需求將超過20億美元。為了擴大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融資規模,多邊開發銀行(MDBs)為擴大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融資規模,多邊開發銀行(MDBs)已經推進了“從數十億到數萬億”的議程,以“釋放、利用和促進私人資金和國內資源”(非洲開發銀行,2015年)。這個想法是利用官方發展援助或“混合融資”來動員私人資本投資于可持續發展。
金融壹賬通報告:通過區塊鏈等科技推動供應鏈實現五大變革:《中國中小銀行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報告》今日正式發布。《報告》聚焦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中小銀行在推進供應鏈金融中的痛點、中小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的破局之道,以及供應鏈金融的未來趨勢與競爭布局等四大板塊。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指出,在客戶遠程化、服務場景化、交易實時化、決策數據化的大趨勢下,區域性銀行,必須順應客戶行為變化,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科技助力供應鏈金融的創新升級。
葉望春也在《報告》中給出了自己對于行業未來的思考:通過金融科技推動傳統供應鏈實現五大變革,即運用區塊鏈技術,破解信用多級穿透難題,以先進區塊鏈技術變革上游融資;重新定義核心企業,更多優質大企業成為供應鏈核心,助力供應鏈模式變革;采用智能“五控”技術,破解下游融資難題,助推核心企業營收升級;對接國內國際平臺,突破跨境貿易難題,變革創新全球供應鏈金融服務;構建銀行貿易融資聯盟,破解跨地區融資難題,推動銀行聯動合作、服務升級,做到以上幾點,一定能夠提升中小銀行在中小企業金融業務板塊的競爭優勢。[2020/5/28]
(如上圖)
混合融資的批評者對金融穩定的風險表示了擔憂與“多邊發展機構將國際資本護送到前沿和新興市場環境”有關的金融穩定風險。通過“去風險”撬動私人投資的舉措的一個基本問題是,風險本身并沒有消失,而只是轉移到了公共資產負債表上(Mazzucato et al. 2018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19年)指出,“發展融資議程的重點是復雜的——而且大多是不透明的——新金融工具和證券化融資,這對其以所需規模向最需要的地方提供可靠融資的能力不是好兆頭”。
與其試圖為混合融資方案吸引國際資本——這迄今為止并不十分成功,正如小規模和低杠桿率所反映的那樣——應該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調動國內資源上,而不是建立復雜的金融結構。雖然外國資本以直接投資或外國援助的形式在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作用,但從歷史上看,沒有一個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資金主要來自外國資金。沒有一個經濟體主要通過外國資金來發展其基礎設施并為其發展提供資金。因此,調動國內儲蓄用于當地投資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部分。好消息是,對于許多國家,特別是中等收入國家,國內儲蓄并不是主要的瓶頸。
HashCash Consultants牽頭組建財團,通過區塊鏈簡化醫療供應鏈:HashCash Consultants正計劃與制藥公司和醫療產品制造商合作,通過區塊鏈技術簡化其醫療供應鏈。這家總部位于加州的公司正在與多家公司進行談判以組成一個財團,從而解決現有的供應鏈問題,并找到一個區塊鏈解決方案。HashCash Consultants首席執行官Raj Chowdhury評論道:“這次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了行業痛點,現在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以便為未來類似的事件做好充分準備。”(Prweb)[2020/5/9]
事實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是亞洲國家,都是凈資本輸出國。即使是那些沒有經常賬戶盈余的國家也傾向于將其部分儲蓄以低回報或負回報的方式投資于發達國家的金融中心,這些國家通常是以較高的回報率再投資于本國,然后使外國投資者受益。這種現象被稱為“資本往返”。國內儲蓄投資到國外有不同的原因,包括國內的宏觀經濟不穩定,國際投資組合的多樣化,以及逃稅。兩個重要的儲蓄投資海外的兩個重要原因(這也是本文的動機)是國外更好的金融服務和缺乏安全的金融產品,以及由于資本市場不發達,國內經濟中缺乏安全完善的資本市場。
依靠外幣借貸為國內投資提供資金一直與兩個主要問題有關:貨幣錯配和期限錯配。 (Goldstein and Turner 2004)。用短期外幣信貸為以本國貨幣為回報的長期項目提供資金造成了金融脆弱性,可能會導致金融危機。貨幣危機文獻強調了發展本幣債券市場以克服“原罪”的重要性——過去大多數新興市場都無法借款的問題——并避免與貨幣錯配有關的金融脆弱性。
自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新興市場危機以來,各國在發展本幣債券市場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在發展本幣債券市場方面取得了進展。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高度依賴外國投資者。2020年3月,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的債券市場大規模撤離,再次凸顯了與國內投資者基礎淺薄有關的脆弱性和對國際證券投資者的嚴重依賴。這方面的重要問題是:金融科技能否通過調動國內儲蓄并將其引向可持續的投資來提供幫助?
動態 | 浙商銀行與瑞康醫藥聯合通過區塊鏈醫療健康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的供應鏈金融服務:2月3日,浙商銀行總行聯動行內各經營機構及審批部門,主動為瑞康醫藥新增集團供應鏈融資額度7億元,專項用于支持瑞康醫藥集團下屬各地子公司在疫情防控上的融資需求。
此外,浙商銀行不斷推進與瑞康醫藥深度聯合,通過新型的區塊鏈醫療健康服務平臺,為瑞康醫藥上游企業和下游醫院、藥店等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更有針對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幫助醫藥流通企業更快、更高效地投入到本次抗疫救災工作中去。(金融新聞網)[2020/2/4]
1. 討論現狀
新興的金融技術已經對金融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并在推進可持續金融議程方面擁有巨大潛力(Chishti and Barberis 2016; Jeucken 2010)。G20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G20 SFSG)強調了將數字技術應用于可持續金融的新興做法 (2018)。如圖2所示,可持續數字金融聯盟(SDFA)指出了將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聯系起來的幾個挑戰,并強調了數字金融在改善信息和效率方面的潛力。數字金融有可能通過更好的系統和數據改善金融部門的信息和效率,并通過擴大可持續性選擇和提供新的資金來源,促進實體經濟的包容和創新。數字金融可以幫助解決限制可持續金融的可擴展性的障礙,如缺乏當地社區力量和信息不對稱。因此,數字金融可以幫助促進金融包容性和能源正義等目標,這兩者都是可持續轉型的關鍵問題(DemirgucKunt et al. 2018;Aboushady, Gowaid,2019;Arner et al. 2020;Volz et al. 2020)。
(圖二:數字化金融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聲音 | 中國傳媒大學鄭寧:建議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加強短視頻侵權的取證、存證:據法制日報消息,隨著短視頻日漸興盛,短視頻侵權案件也在不斷增加。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鄭寧接受采訪時表示,短視頻侵權案件頻發的原因主要是侵權收益大,侵權成本低。她建議,一是加強短視頻版權登記;二是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加強侵權取證、存證;三是加大行政保護力度,完善行政投訴和行政處罰;四是加大司法保護力度;五是短視頻平臺加強內容審核;六是行業協會加大自律力度。[2019/7/18]
金融科技或數字金融是一種商業方法,致力于通過互聯網相關技術使金融服務。通常情況下,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領域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者。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金融科技公司依靠算法或基于機器的邏輯來復制傳統金融機構的后臺流程,并產生新的基于技術的商業模式。另一個是作為先驅者,在沒有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地方提供服務。例如,通過移動銀行和其他基于互聯網的自動信息平臺提供服務。金融技術包括不同的應用,包括借貸、區塊鏈/加密貨幣、監管技術、個人金融、支付服務/賬單、保險、資本市場 解決方案、財富管理、資金轉移/匯款和抵押/房地產融資(表1)。
(表一)
各國已經進一步發展了移動銀行業務,為那些傳統上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投資證券的人提供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例如,M-Akiba項目是肯尼亞政府開發的基于移動的金融技術解決方案。該計劃專注于當地小規模的個人投資者,并讓他們參與為國家建設籌集資金。在肯尼亞的一個類似項目中。在肯尼亞的一個類似項目中,肯尼亞中央銀行使用戶能夠在手機上購買國庫券和債券。然而,這些債券和票據的這些債券和票據的價值是值得懷疑的,因為政府在調整利率方面的權力被濫用了。
數字眾籌平臺可以為個人金融和財富管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例如,數字眾籌平臺可以調動金融力量 并積累地方資源(Schwienbacher和Larralde,2012)。Belleflamme, Omrani和Peitz(2015)將眾籌分為兩類:基于投資的眾籌和基于回報和捐贈的眾籌。第一類包括基于股權、基于特許權使用費和基于貸款的眾籌。在這種情況下,出資人是活動的投資者,并可能通過公司的發展或基于利率獲得貨幣收益;在第二類中,資助者不能期望獲得貨幣補償,他們資助活動是因為他們獲得了產品或因為他們支持這一目的。
2. 區塊鏈
1)區塊鏈的技術特征和附加價值:
區塊鏈是一項新興技術,已經吸引了來自金融機構、能源公司、技術開發商、國家政府和其他機構的極大關注。區塊鏈技術,依賴于分布式 賬本技術(DLT),提供了一個加密的、防篡改的、透明的系統,可以通過整合不同的商業模式來實施創新的商業解決方案。Zheng(2018)將區塊鏈總結為四個關鍵的特性,即去中心化、網絡持久性、匿名性和可審計性。他還強調了三個挑戰:可擴展性、隱私泄露和自私開采。
2)區塊鏈在金融市場中的應用:
區塊鏈可以在綠色債券市場發揮重要作用。在傳統的債券市場中,多個利益相關者很難監控資金的流動,很難獲得或實時提供發展狀況的更新,或展示綠色債券的影響。區塊鏈在綠色債券市場的使用可以幫助提高系統的透明度和資本的可追溯性。
SDFA和匯豐銀行(2019年)指出了區塊鏈技術與綠色債券結合的三個方向:
1. 建立一個區塊鏈支持的債券發行平臺,這可以使整個債券發行過程數字化。這包括利用穩定幣(一種通常與法定貨幣掛鉤的數字貨幣)用于自動結算和支付給投資者,并用于設置透明的監督節點;
2. 將人工報告轉化為數據代幣,使投資者能夠實時溝通,并在賬本上建立一個共享的資產歷史,以進行項目匯總;
3. 提供一個“債券即服務”的平臺,擴大當地的社區債券市場。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在區塊鏈系統中低成本地創建他們的綠色債券,并通過安全代幣在某些市場上提供它們。這將允許較小的實體(如中等規模的公司或社區)直接發行綠色債券,而不需要銀行提供昂貴的全套服務。
3)區塊鏈在產業中的應用:
在能源、氣候和環境方面,區塊鏈在能源行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用于資助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加密貨幣。
2)計量、計費和安全。
3)去中心化的能源交易。
4)綠色證書和碳交易。
5)電網管理。
6)物聯網(IoT)、智能設備、自動化和資產管理。
7)電動汽車。
8)開發底層技術的通用舉措(Andoni等人,2019年)。
我們提出一個全面的基于區塊鏈的方法,整合了多種金融技術應用,為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調動國內融資、投資。該方法應考慮到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包括當地居民、公共政策、多個投資者及國際發展機構。表2概述了這些利益相關者的可能利益。
(表二:如上圖)
首先,在成立和籌資階段,區塊鏈應用眾籌邏輯,調動國內儲蓄投資于國內本幣債券貨幣市場。賬本可以記錄所有權結構,保證客戶的用戶權利。然而,對透明度的擔憂和不靈活的投資方法會阻礙投資。應用智能合約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問題。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如時間戳以及公共和私人密鑰機制,債券發行實體可以在區塊鏈網絡中記錄債券的發行、注冊和認證信息,增強項目的可信度。
第二,在實現階段,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可以追蹤收益的使用情況,并以透明的方式獲得有關建設狀況的信息。通過確保投資者的所有權,發行實體可以從國內客戶那里收集資金,并產生更多可持續的項目。如上所述,用區塊鏈追蹤資金流動的一個動機是數字化可以對腐敗產生抑制作用。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是發行實體可能濫用資金并永遠不會歸還投資。通過區塊鏈記錄施工階段的資金流動信息,投資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項目的狀況,并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如果發行募集的資金被濫用或項目實現停滯,投資者可以通過近乎實時的信息做出決定。
第三,區塊鏈不能只用于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但它也可以在項目運行時幫助管理該項目,例如通過計量和計費應用。Downes和Reed(2020)表明透明度應包括三個部分:證據、披露和訪問。通過用區塊鏈記錄運營數據,利益相關者可以獲得項目收入流的透明信息,減少投資者因腐敗而得不到回報的風險。證券公司的整個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為可持續投資提供了一種新的籌資方式。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金融科技如何補充傳統的資本市場并幫助調動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基于對相關利益相關者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使用數字眾籌平臺來籌集資金,區塊鏈能夠透明地記錄并證明收益的使用、可持續性影響和項目的收入來源。建議中的方法不僅可以為不同規模的投資者有機會購買本地貨幣資產和市政當局等發行人為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籌集資金,還將在項目運行后為項目管理提供便利。最后,這種方法將在投資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創造完全的透明度,減少資金挪用的問題。這反過來又會增加相關項目的吸引力。
例如,市政當局可以發行擬議的基于區塊鏈的項目債券為當地的基礎設施融資,所產生的回報可以用來支付票面和本金。雖然這種方法適用于較小的投資,但較小的資產也有可能匯總成債券并引起較大的機構投資者的興趣。發展金融機構可以在實施這種投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們的參與也可以增強潛在投資者的信心。
來源 | 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
作者 | Yushi Chen and Ulrich Volz
編譯 | 荊媌
自稱“走進了比特幣兔子洞”的用戶體驗研究者米克·莫魯奇(MickMorucci)同時擁有人類學及經濟學背景,最近他撰文討論“為什么人類學家比經濟學家對比特幣更感興趣”.
1900/1/1 0:00:00今天早上擠地鐵過安檢時機器就一直在響,安檢員搜了半天也沒發現金屬,最后才發現原來造成異響的是我持幣人那鋼鐵般的意志.
1900/1/1 0:00:00對ETH中心化的爭論,長期以來一直被Preston Pysh和Lyn Alden等消息靈通的比特幣投資者用作反對采用ETH的論據.
1900/1/1 0:00:006月,邁阿密,空氣中充斥著燥熱,還有比特幣的味道。流行語四處飄蕩,如 NFT、BTD、區塊鏈,甚至還有馬斯克.
1900/1/1 0:00:00雖然非同質化代幣(NFT)早在2018年初就已經出現了,但它們最初是在邊緣小眾社區(加密貨幣愛好者)中的小眾用例(收集加密貓).
1900/1/1 0:00:00摘 要:在過去的十二年里,比特幣已經捕獲了人類的想象力。比特幣的故事也許比之前的任何高科技創新更誘人。它為人類的基礎層之一帶來了最前沿的創新:貨幣.
1900/1/1 0:00:00